江西省戏剧影视导演赖声川大讲堂,带你走进赖老师戏剧创作的秘密!

禹宣 痛风养生 2024-12-18 3 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剧场 ,作者小上上 上剧场. 大家好!这里是赖声川的专属剧场上剧场(Theatre Above)的官方账号。在这里,您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赖声川、表演工作坊和上剧场有关的所有资讯。 七月盛夏的“麦浪”,随季节波动,会昌戏剧小镇汇聚了来自大江南北的戏剧少年,7月24日,赖声川老师面对这些全国各地的戏剧少年,在会剧场内举办的“赖声川大讲堂”活动中,非常应景地分享他这四十余年的创作人生中,那数不尽的创作秘密。 赖声川老师在讲堂上分享了他的成长学习经历,这些经历对赖老师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回望这四十年的创作经历,不难发现赖老师自己的特色就是戏都长得不一样,几乎没有几部戏是一样的。因为在他心里,创作的秘密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否在乎作品所探讨的“社会”“情感”“人性”…… 除了戏剧的部分,赖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他创作时的“独家宝藏歌单”!“创作最难的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因为作品很大。当你作品很大的时候你怎么去掌握它?我们可以以小见大。我喜欢用的一种方式就是音乐,因为我一辈子非常喜欢音乐,玩音乐、听音乐,我从音乐中得到非常多的启发。在音乐中,跟戏剧、电影、小说中都是一样,创作者要认识一个三角形,观众内在的三角形。它就是要被你带着,从左边那个起点慢慢上升到最高峰,最后收回。做起来很简单,但其实绝大部分艺术的原型就是靠这个三角形。”赖老师这么说。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赖声川老师以深刻的理论思考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滔滔不绝,激情满满,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观众 朱沅媛:赖老师分享了非常多,他的作品和对创作的灵感。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戏剧创作真的非常非常深奥,赖声川老师说音乐给他带来非常非常多的灵感。 观众 Melina:这次我非常开心,从2019年我去到加拿大多伦多定居将近5年了,现在回到了阔别好几年的家乡,正好偶遇赖声川老师在这里举办戏剧大讲堂,所以我就跟我的家人们一起进去听。其中,我听到他讲的一些音乐的解析,里面有一首歌我还是非常熟的,因为我在国外也经常听这首英文歌,就叫做《Scarborough Fair》。这首歌我觉得非常好听,他就是轻轻地唱出来,行云流水,我听得非常舒服。 赖老师几十年来的创作密码,可能无法在一个晚上尽数相授,但这个夜晚无疑会让站在人生初始阶段的同学们拥有一些收获和思考。同学们也非常积极地现场提出了自己对于创作的疑问,小编也悉数分享给大家! Q:您觉得创作戏剧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才华是一个定数,但其他所有东西都能生长。努力、感受力、对艺术的了解、敏感度会更多,还有更重要的是你要培养一颗关怀世界的心。如果没有这颗心,其实艺术创作是没什么意思的。 剧场是一个共同、共享的东西,你会拿你生活中的一些小争执跟人家分享,还是你拿出更大气、更有爱的东西给人,这是你的选择。这就是我在《赖声川的创意学》里面讲到的使人生长的智慧。 才华这东西我感觉没有针对性。或许才华是一个能力,它可以帮助你做事,但是你要走哪一方面,其实全部都是靠自己。所有我觉得伟大的艺术家都说才华真的只是一点点而已,努力和运气也很重要。机会会留给准备好的人。 Q:怎么理解 Less is more ? 我很同意,少即是多。好比说一个人要闭关,不管他是修行或是写作创作,闭关的目的是什么?闭关就是减少你需要做的事,而去专心地做一些事情。我觉得这个道理,它不是绝对的,但是你必须懂这个道理,而且你必须懂在剧场里面创作。现在看到用钱堆出来的一些作品,我觉得你们都看在心里,钱是堆不出一个伟大的作品的,Less is more. 我做《镜花水月》,就用6米的一个空间做,你看是怎么样的,未来有大剧场的演出的时候,你再去看一次是什么样的。我当然会努力把每个版本做好,但这句话我认为是正确的。 Q:当面对比我们更有资历的戏剧人提出一些意见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维持自己的判断,还是根据建议进行更改? 我觉得现在这个年代,年轻人最需要学会的就是判断是非、判断真假。尤其现在这些新闻、消息这么容易造假,你要学会判断,要有方法去理解,又要能够有自己的感觉。 当年《暗恋桃花源》我自己的几位演员都跟我说这个名字不好,听起来很奇怪。但我非常自信这个名字没有错,那么事实证明我对了。我也会有错的时候,但聆听是很重要的。人家前辈愿意给你意见,你应该感谢他,不管他意见对与不对,不管你接不接受,你还是要感谢对方。 Q:除了音乐,您平时创作的时候有没有别的一些行为会帮助您获得灵感? 我现在做创作的时候,所有要读的书都是跟我想做的事情有关。当我需要查什么资料,也许网络上的资料就解决了我的问题,也许我要看一本书才能解决我的问题,所以是比较功能性地在看书。你们当然可以说我现在对一本书有兴趣,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完了以后我们可以搞个戏出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对我来讲,我不是用这种方式来创作。 我记得前几年丁乃竺在读哲学书,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她就介绍《人类简史》给我,看着自然而然就会给我很多的想法。后来我就写了一个戏叫《下凡》,讲两个流浪汉的故事。它的副标题就叫做“哲学戏剧”,因为他们两个流浪汉一直在讲哲学。 Q:您觉得一部戏剧是手法和结构更重要,还是内容更重要?如果我用了一个全新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个比较老旧的题材,您会觉得这是一部好的戏剧吗? 当然都重要。内容跟方法、内容跟形式永远都是在打架,但是你要想办法弄到一起,它要变成统一。有时候,像《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这些构想出现的时候,它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在,这是比较幸福的时候。但有时候你就要努力去挣扎,去寻找到戏的形式。就像你有一个好的内容,但是没有一个适当的形式,或者是反过来觉得形式很棒,但是内容是空洞的,这都要看。好比说我做的《圆环物语》,它结构性非常强,它内容能不能赶上它的结构性,那就看观众怎么看。 至于用新的一些手法来做旧的东西,当然这是趋势。重点是要看,它对我们今天的观众有没有没有意义,观众看完了有没有好处、有没有帮助?因为这不是你来表现什么、你表达会有什么样的手法,而是说这个手法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处。有的话就值得做。 我还等着你们解构我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有点难。因为我的戏都有一种密码,你不知道密码做他可能不会成功。但这是我老旧的脑子所想的,不知道年轻人新的脑子会如何来解构。 Q:您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瓶颈吗?您会怎么办? 我的瓶颈比一般人少一点,所以我觉得我一直很幸运。我自己分析的一个理由是我比较不是一个自传式的作者,我不写我自己的问题。也许我自己的问题会进到戏里,但你们不太看得出来,也没有我赖声川这个角色出现在舞台上。所以这一方面我稍微没压力一点。 但我觉得瓶颈是一定有,个别作品碰到的瓶颈时候,很痛苦。像你说的,当内容跟形式不合的时候,真的是睡不着觉。像《镜花水月》,我记得第一次我拿剧本让我们演员去读,读到结束我觉得真的是有问题,但问题在哪我说不出来。我的方式就是不理它,你就是要想办法安静地不理它,它自己会解决,有一天你就会想通。 Q:如果在创作的时候,团队内出现矛盾,怎么办? 其实我的团队没有矛盾,我的排练场通常是非常和谐的。这里面有一个理由是我不生气、不发飙的。因为生气对事情是没有用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一个戏如果是一道菜,这道菜要煮很久,会煮40天或者60天。很多新手年轻人第一天就想要看到第60天的样子,但可能第40天的时候才会慢慢出现。所以你很多的郁闷都是因为你想看到45天时的样子,但是你现在只能看到第1天。其实谁都不懂,谁都不会,谁都在摸索,这时候谁都不要怪谁。 所以我觉得一般来讲,剧场里面大家都是非常善心的进到一个剧组希望把事情做好,那我们就接受大家的这种正能量,相信事情一定可以做成。 Q:您在排戏的时候,是更希望演员根据导演的定位来进行试演,还是让演员有更多自己的见解呢? 我是比较放任演员的。这是我觉得自己有那个自信,当他走成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时,我有自信整个演出是好的,尤其剧本都是我自己写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整个人生。比如说我正在做的《幺幺洞捌》,我们剧团的豆豆(窦进)她压力很大,因为先前这个角色是倪妮演的。我们很爱倪妮,但是我们在排练场很自然地不提她,因为我不要给她压力。我就以豆豆的身份,就以豆豆来做参考点。你碰到什么样的不理解,我要跟你单独来解决这些问题,你还是用你的方式来诠释这个角色。所以很多人看我们不同版本的各种不同的戏,会发现变化蛮大的。 在赖老师眼里,每一次与大家分享“创意”都是很珍贵的机会,他很希望自己能够把它解释好,因为创作真的很难。他说:“创作的秘密是非常奇怪的,说出来也不一定懂。其实就是要做,要有一颗热忱的心,然后努力地去做,你就会开始越来越懂它。” 希望这一次的大讲堂能与大家一起共勉! 观众活动报名 看了这么多,你是否也想亲临现场了呢? 点击海报获取一键直达的方式 原标题:《赖声川大讲堂,带你走进赖老师戏剧创作的秘密!》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禹宣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