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的这几件大事,都刷过你的屏幕(关于“钱”,年轻人这么看)

锡铢 健康管理 2024-12-19 2 0

2018年的你挣到钱了吗?

2018年,金融业热点不断。从中国银保监会的组建到央行换帅,2018年的监管层一改往年的“神秘”,频频成为热点。其中,70岁的周小川以及央行新掌门人易纲这一年的每次亮相都屡屡被刷屏解读。

而谈到“钱”,人民币汇率、A股“入摩”“入富”、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等也是今年绕不开的话题。

又到一年盘点季,一文带你回顾2018年的中国金融业。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作图

银保监会成立,严监管成常态

2018年4月8日,银监会和保监会共用了12年的鑫茂大厦金融街15号的门牌,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央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等中国金融界重要人物一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2018年的春天,中国金融监管系统迎来重大改革。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正式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银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重要立法权及审慎规制权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亦表示,此次合并将进一步推进行业监管协同,有效避免监管漏洞和监管重叠的问题。未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朝着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统一方向发展的思路已经清晰显现,进一步整合的趋势也十分明朗。

2017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新组建的银保监会也延续了从2017年就开始的“监管风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28日,银保监会年内已公布近3650张罚单,这也意味着平均每天就开出10张罚单。

而相对于2017年针对乱象问题的“逐个击破”,2018年监管层制定了诸多金融监管政策,更加直面问题源头。

“毫无疑问,未来监管要达到的目标是,做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不留死角。”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经过机构改革之后,这个目标一定是要做到监管的全覆盖,但是能不能做到有效的全覆盖,还是要时间来检验。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闭眼理财的时代一去不返

如果你在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今年的7月一定加班加到让你“记忆犹新”。

起因在2018年4月27日,被认为是指引资管行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资管新规”终于面世。当天,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随后,7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7月23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而7月23日的晚上10点39分,证监会也火速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行两会”的资管新规细则亮相完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防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一直存在,“资管新规”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以前投资理财中有很多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产品,这些产品实际上是把很多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和政府。“今后,投资者不能只是‘闭着眼’购买收益高的产品就行了。”朱宁说。

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资管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2018年的资管市场迎来一支强劲的队伍。

11月15日晚,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发起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国银行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最终以监管机构认可及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为准),成为四大行中首家表示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随后各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设立加快落地。

中国建设银行紧随中国银行之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拟出资不超150亿元投资设立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11月26日晚间,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全资设立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120亿元。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也表示拟出资不超过160亿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目前,四大行以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成立了理财子公司。银行开设理财子公司已成大趋势。

“资管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新型主体进入理财市场,因为依托于银行原有的客户资源,具备一定的优势,对原有的公募基金等会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对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子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其门槛更低,并且子公司还被允许投资股票。

“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把开发净值化产品作为方向,其收益率也将随投资标的的市值波动而变化。投资者要认清‘刚兑’将不复存在,尽快树立风险意识,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理念。”温彬说。

“入摩”又“入富”,A股越发国际范儿

说起今年的A股,真是让韭菜们操碎了心。

獐子岛价值上亿元的扇贝再次“跑路”,股民还在等它们回家;没钱还债,雏鹰农牧开启“肉偿”模式,刷新一众股民的认知;电广传媒急需扭亏为盈,2亿元卖徐悲鸿名画,股民调侃其为“愚公移ST”……

上市公司奇葩操作之余,整体来看A股也是相对疲软。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刚刚过去,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下跌24.59%,跑输全球主要股指。

闹心事不少,但总归也有开心事。

2018年6月1日开始,A股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向全球资本市场的迈出重要一步。摩根大通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指出,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将对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A股终于与MSCI“牵手”成功,另一国际指数也相中了A股。指数提供商富时罗素9月27日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分类为次级新兴市场,2019年6月份开始生效。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指出,未来中国A股还将被更多国际指数接纳,“这是大势所趋。对于跨境投资者来说,目前中国经济的成长性仍然保持较好,中国的上市公司具有吸引力。”

2018人民币汇率经历“过山车”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呈现先稳后贬,震荡下行的特征。

今年上半年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基本在6.2-6.6之间,而到了第三季度,受美元指数处于相对高位、新兴市场货币加速贬值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开始扩大。围绕“破7”和“保7”双方专家各持己见。

“汇率‘破7’是个很重要的心理关口。作为一个整数关口,市场整体对其的心理感受是较为强烈的,一旦‘破7’就会提醒人们是否还会出现‘破8’的概率,这都是值得警惕的。”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今年8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513,贬值至2017年5月31日以来最低时,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直言,人民币汇率过急过快贬值,对市场的风险控制不利。所以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抑制人民币过度贬值,防控风险。

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则撰文称,“7”本身没有什么经济涵义,更多是心理意义,是卡在大家心头的“一根刺”。管涛认为,归根到底,在当前汇率的心理关口,守有守的做法,破有破的做法,关键是要言行一致、行胜于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谭涵文

  年轻人怎么看待金钱?年轻人的金钱观与父辈相比呈现怎样的特点?年轻人理财意识如何?……作为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年轻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有人总结道:从普遍节俭到品质生活、从回避风险到积极投资、从奔波劳碌到享受当下。青年在金钱观的转变,正是中国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缩影,也将影响中国的未来。

  

  需要多赚钱,也要自己的生活

  虽然现在生活压力加大,许多年轻人都想多挣钱;但对挣钱的方式,年轻人有明确的选择标准。

  “虽然我们节假日加班有3倍工资,但我觉得非自愿加班都是不可接受的。”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萌萌告诉记者,“我需要赚钱,但也要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生活。”

  2020年开始工作的梅林表示,如果需要加班赚钱或者兼职赚钱,首先必须确保自己有余力,而且绝不能影响身体健康。“奋斗是我们这代人的底色,但如果为了财富不断透支身体和生活乐趣,在我看来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影响了一些年轻人对挣钱和消费、理财的看法。“疫情教会我很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买保险,另一件是储蓄并理财。‘黑天鹅’事件让人猝不及防,还是要在有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再享受当下。”王萌萌说。

  与自己的父辈相比,青年对奔波劳碌式的“先积累,再享受”不太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边赚钱边享受”的生活态度。

  对于挣钱的动机,年轻人较少设立具体的长远目标,更多是近期被“种草”的易于实现的“小目标”。虽然年轻人普遍对未来风险的焦虑值更高,相较于上代人可能更加缺乏安全感,但他们却没有像上代人通过不断攒钱来缓解焦虑,反而是在安稳挣钱的前提下充分筹划,将明天的担忧留给明天。

  “前几代人挣钱主要是‘生存性’的,比如为了买房、子女上学或者家庭应急,也有的就是为了存钱而挣钱。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挣钱是为了生活,并非生活是为了挣钱。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追求‘小确幸’的生活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分析。

  从“生活是为了挣钱”到“挣钱是为了生活”,虽然只是在语序上调整了一下,但折射的是青年在金钱观上的转变:从注重积累到学会享受、从先攒钱再享受到边赚钱边享受。

  这种转变在许多长辈们看来有点不可接受,所以经常会听到长辈责备年轻人目光短浅、不会持家,甚至还为此大吵一架,弄得年轻人们“有苦说不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符国群认为,金钱观在不同代际之间肯定会有评价标准的差异,因此要在更宏大的背景下看待年轻人的金钱观,而不是站在上一代的立场指责下一代。

  在朱迪看来,一方面要对青年进行合理健康金钱观念的引导,既保障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做到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任。另一方面则应注意保护青年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低欲望社会”。

  对自己大方,也慷慨回馈社会

  “大学的时候妥妥的‘精致穷’,有多少花多少,从来不节省。”北京某小学教师小刘告诉记者,只要在能承受的经济范围内,都会尽可能买更好的东西。

  对小刘来说,“不委屈自己”是消费的第一原则。“现在工作了,有比较稳定的收入,目前也没什么经济压力,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品质更好一些呢?”小刘说。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和中等收入群体逐渐扩大的趋势下,像小刘这样对品质生活有追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让他们乖乖掏钱的目标也变得丰富多元了。

  麦肯锡《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2018年,“90后”的奢侈品消费额在中国奢侈品总消费中占比23%。2018年,“90后”人均花费2.5万元购置奢侈品,金额与他们的父辈相当。2020年,贝恩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年轻群体平均第一次购买奢侈品是在20岁。

  朱迪分析认为,“当代青年更注重‘珍惜现在’而不是‘未雨绸缪’,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这不同于前几代人通常关心的是‘我买得起什么’。商家和市场营销及其建构起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也使得青年的消费欲望不断被激发。”

  “年轻人对未来经济和个人成长更加有信心。而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1990年后出生的一代对未来养老等问题暂时没有焦虑。”符国群表示。

  花钱除了享受更优质的物质生活,满足个人精神需要和实现社会价值,也是年轻人取悦自我,积极掏腰包的重要动机。

  “现在觉得买车不如打车了,自己开车要考虑停车、养护,不如打车来得便捷舒适。”“90后”小谢告诉记者,“买车不仅得背负长期压力,还会附带一系列隐性成本,如今买服务买体验反而更合适”。对于一些上辈人观念中必备的“大件物品”,在年轻一代眼里更乐于接受让渡所有权、强调使用权的体验式消费。

  小刘从2012年7月开始就通过手机号话费包月的方式为红十字会捐款,“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她还经常将闲置衣物捐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除了对自己大方,年轻人对于公益事业也更加开放慷慨。

  “服务消费的上升是更加成熟的消费社会的标志,服务消费的特点在于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以及提供有趣和新奇的体验,符合青年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朱迪解读道,“更加接受通过购买服务而不是强调物质的拥有,来满足消费需求,反映了青年物质观的变迁,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多元化选择,接受新的理财方式

  1997年出生的李灵有自己“独创”的理财方法。“我开通了两个支付宝账号,一个专门存钱,再拿出一部分买一些稳健的理财产品。另一个则专门用来日常开销。”李灵每个月从存钱的支付宝中划出定额的生活费,以此来控制消费,并努力实现资产增值。

  “上学的时候是从支付宝开始接触理财的。”李灵说,“现在,我会根据比例把工资划分为若干部分,其中一部分专门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理财启蒙课,其操作便捷、申购门槛低、随时存取消费等特点,受到“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的追捧。“不用花什么心思的理财方式是最好的!”

  其实,像李灵这样有理财头脑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理财人群年轻化趋势显著,“90后”正成为主力。线上理财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CBNData发布的《2019线上理财人群报告》显示,“90后”与更年轻的“95后”“00后”占据了线上理财人群数量的49%。

  社会担心会“惯坏”年轻人超前消费的消费场景类信贷产品,在一些年轻人手中反而成为精打细算的理财工具。

  “苹果电脑是用免息分期的方式购入的,也是消费信贷支出中最贵的一笔。”小谢告诉记者,“并不是因为手里没有足够的钱,而是想着消费信贷可以免息分期,这样我的本金可以趁这段时间差做一些理财。”

  除了购买理财产品,存款也是年轻人稳健的理财选择。“每个月会有计划地将工资的60%存起来,”小谢说,“金钱不仅是致富欲望的对象,同时也是致富欲望的源泉,存款其实就是安全感和舒适感。”

  同时,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进行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对于风险问题,年轻人很有自己的想法。2020年刚进行高风险投资的王萌萌说:“理论上,基金产品如果持有时间足够长,应该很难大幅亏损。至于股票这种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如果亏了就当交‘学费’了。”

  在一些年轻人眼里,风险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不是需要刻意规避的。“我觉得年轻人早点去证券交易市场‘上课’比较好,毕竟早晚都要学习让自己财产增值的方法。”王萌萌说。

  除了“食补养生”“运动自律”,相较于父辈,“不敢看体检报告”的年轻人购买保险的意识来得更早更猛烈。去年9月,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保险平台发布的《90后保障报告》显示,近70%的“90后”拥有健康险,超过一半的“90后”认为至少需要3份保障才更有安全感。

  王萌萌投保癌症医疗险已经一年了,重疾险、意外险也是她长期关注的险种,“我属于比较‘贪生怕死’的,而且保险就是越年轻越划算”。对于年轻人来说,保险不再是上一辈人眼中虚无缥缈的未来投资,而是对未来生活风险实实在在的掌控。

  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对金钱有着更为明确的规划。老一辈更多选择存款、购买不动产,年轻人却有更多元的选择,可以炒股、买基金、买保险。“现在的年轻人在理财方面储备的知识,比上代人更为丰富,他们更善于学习并迅速接受新的理财方式。”符国群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锡铢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