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越南来的白衣少年,和让中国人热血不已的“成人童话”

筌程 痛风养生 2024-12-19 2 0

徐克:越南来的白衣少年,和让中国人热血不已的“成人童话”

1、 越南来的白衣少年 1966年,香港码头,一艘越南驶来的轮船缓缓进港。甲板上,一位16岁的越南少年,迎风而立,白衣似雪。“东方之珠”香港,又接纳了一位天涯漂泊的华人游子,多年以后,这位游子“投桃报李”,为香港特色的武侠江湖书写下瑰丽壮阔的一笔。 徐克,1950年出生在越南西贡一个华侨家庭,父亲从商,家境殷实。徐克的父亲做得最明智的决定,就是带着一家人早早移民到了香港。 就在他们到香港生活的第四年,爆发了“越南船民事件”,越南政府大量驱赶国内华侨,每位华侨离开时还必须上缴十两黄金,否则乱棍打死。被搜刮一通的华侨们登上轮船,在“怒海”里又遭遇了海盗的轮番洗劫,等来到香港,已经是奄奄一息的难民。 后来徐克的好友,两人一起监制过武侠电影《笑傲江湖》许鞍华,就曾将“越南船民”的历史拍成一部电影——《投奔怒海》。 尽管徐克没有亲身经历越南排华,但是他也曾亲眼见到过越南内战的惨状,被没收了财产和土地的华侨,如同任人宰割的鱼肉。而到了香港之后,更是见到了从世界各地前来避难的华人。 当时从中国大陆、美洲、越南、柬埔寨等地逃出的华人,纷纷把香港当成了避难所和中转站。大部分人仓促之间,只带得一条性命来港,穷困无依,栖栖遑遑,随意捡起几块木板就九龙北部山上搭起了棚户,算有了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后来因为火灾,烧死多人,几万人再次无家可归,漫山遍野的哭声,才迫使港府不得不将兴建公屋的计划付诸现实。 而为了保护族群的利益,许多来港的移民组成了社团,他们结金兰,拜关公,一人有难,全族支援,同时好勇斗狠,恃强凌弱。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国民党军统少将向前在1947年创建的“新义安”。向前生有九子,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向华强。直到今天,向华强依然是香港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大佬。 “弹丸之地”的香港,因为时代巨变,风云际会了全球华人,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江湖”。 徐克自从跟着父亲移民到了香港,刚开始几年家道中落,一度使得他辍学打工,接触到了香港的底层社会。香港“江湖”发生的一切,都深深刻在这位越南少年的脑海。 几年之后,父亲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因为对让儿子辍学的事情一直愧疚,所以当徐克提出想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一口答应,但徐克却没有选择父亲给他安排好的人生——去美国学医,而是选择了从小就痴迷的电影。因为这件事,父子关系冷淡了十余年。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徐克父亲心中暗自悲鸣:家门不幸,出此不肖子,沦为倡优之流。 2、 弹丸之地的武侠游子 带着父亲的责备和怨气,20岁的徐克来到了美国,一头扎进了父亲眼中的“倡优之学”。 25岁那年,徐克毕业,在纽约拍了一部纪录片《唐人街月亮》。本就是漂泊华侨的他,更能理解纽约华人的“江湖”。在纽约,有着比香港“新义安”更为历史悠久的华人社团——洪门。 从“反清复明”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历经200多年,洪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江湖社团,更是美国华人的一种信仰。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徐克感到,华人骨子里的江湖文化,武侠梦,虽然一直以来未能跻身主流文化,上不了台面,但却是底层民众最为信仰的东西之一,拍摄江湖武侠电影的念头,开始萌生。 这个时候的华人武侠世界,已经有了一位光芒闪耀的大师,那就是金庸。就在徐克来到美国后不久,金庸已经写完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凡有华人处,皆在读金庸”。 和所有的前辈一样,金庸自己却并不觉得写武侠小说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人家的主业是《明报》的老板,正儿八经的传媒大亨。以至于有一些大陆作家批评金庸的小说“写东西不过脑子”的时候,金大侠本人也是唯唯诺诺,笑语相迎。 民国的平江不肖生,算是第一位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人,他所写的《江湖奇侠传》,当时受欢迎的程度,直到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出来,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但平江不肖生本人却对于自己写武侠小说这件事,只能说是万般无奈的下策。他本是个文武全才的奇男子,出生武术世家,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北伐军,在湖南创办过“国术俱乐部”,当过安徽大学的文科教授。当初为了生计,不得不写武侠小说,后来有一点钱就封笔不写,出版商苦苦相求,他却拍拍口袋说:“今尚得生活,不再煮字疗饥了。” 连武侠大师自己,都觉得武侠小说是文字中最“贱格”的,只比那些色情淫秽的文字垃圾要强一点罢了。一个大男子,靠写这样的文字生活,足以被人耻笑。 但这样的文字,却真的很赚钱。 徐克不仅看到了武侠的美,更看到了武侠背后的商机。回香港后,他推出了处女座《蝶变》。这部武侠片和之前的香港电影完全不同,徐克一出手就构建了带着深刻个人烙印的江湖,至今这部1979年的电影在豆瓣的评分为7.4,对于那个年代的武侠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紧接着,徐式武侠在江湖掀起了“腥风血雨”。《新蜀山剑侠》、《英雄本色》、《黄飞鸿》、《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不管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成绩喜人。 被中国传统视为“贱格”的武侠小说,被父辈视为“倡优之流”的商业电影,在徐克手中完美结合,他“剑气入鞘”,名利双收。 和徐克一样对于“武侠”抱着更阔达态度,并大大方方拿武侠来赚钱的,台湾的古龙算是一位。 和香港一样,武侠小说在台湾的风靡并不逊色。也诞生过卧龙生、温瑞安、诸葛青云这样的名家,但直到古龙的出现,台湾武侠才真正有了一个可以和香港金庸齐名的人物。 古龙(左一) 金庸(右二) 古龙笔下的江湖,不像金庸那般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简洁,更有爆发力。他将现代社会的种种情感、现象带入到江湖之中,更容易引发现代人的共鸣。在艺术风格上,徐克也更像古龙,锋芒毕现,剑走偏锋。老成稳重的金庸,在得知徐克把东方不败改编成女人之后,气得再也不跟他合作。 古龙以写文为生,并致富,钱一到手,就被他换成“五花马,千金裘,绝世姬”,以至于酒色过度,48岁醉死台北,弥留之际第一句话是:“怎么我的女朋友们都没有来”。古龙死后,台湾的武侠江湖再也没有一颗闪耀的明星。 大侠远去,江湖沉寂。 2016年,由徐克和尔冬升一起合作,改编自古龙同名小说的电影《三少爷的剑》上映,却只收获了一亿票房,这和现在动不动就十几亿,几十亿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武侠片,真的是没落了。 3、 热血了一代中国人的 “成人童话” 有人说,江湖已死。 武侠片随着港片的没落,也一起成为了昨日黄花。徐克打着主旋律旗号,内涵却还是江湖武侠的《智取威虎山》,虽然取得了官方认可和票房,但也只是“回光返照”。 大陆呢?武侠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禁书,根本就没有武侠片生长的土壤。曾经轰动一时的《少林寺》、《双旗镇刀客》后无来者,颇有武侠内涵的《天注定》昙花一现,至今未能公映。除了将金庸小说改来改去再无新意,仿佛华山之巅,只剩下全真七子、江南七侠在鸡肋表演。 或许那种“快意恩仇”的江湖,只能出现在满是游子的港台和海外唐人街。 但就是这样繁荣在游子之乡、弹丸之地的武侠文化,却热血了一代国人的精神角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有武侠文化的。 从《史记》里的游侠、刺客,到《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再到《聊斋志异》里的田七郎和无名剑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武侠之所以能够让中国人痴迷,是因为现实的束缚,使得我们想要仗剑天涯,是因为现实的冷漠,使得我们想要拔刀相助,是因为现实的卑鄙,使得我们想要肝胆相照的兄弟,是因为现实的无奈,使得我们渴望横空出世的大侠。 也许有一天,我们已经很老了,我们的后辈早已不看徐克,不看武侠,只有我们,还记得曾经为《新龙门客栈》里的大漠狂沙,为那句:“来,为这个没名没姓的年头干一杯”而热血沸腾。 只有我们,当“沧海一声笑”响起的时候,还会回想起那年江湖上为你两肋插刀,肝胆相照的兄弟。 只有我们,还会记得《英雄本色》里小马哥那句:“不是要证明我有多了不起,而是我自己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曾经那个总以为自己能练成绝世武功的少年长大了,他将被更为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击倒,他也会明白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也终将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泯然于众人。 感谢金庸、古龙、梁羽生,感谢徐克,感谢那些为我们打造“成人童话”的武侠大师们。是你们编织的江湖情,武侠梦,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得以片刻的“仗剑天涯,快意恩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筌程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