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迎秋,橙黃橘綠。初秋時節,從山西太原出發,一路向北。驅車行駛在即將竣工的太行一號旅游公路賈城線路段,入目是整齊的屋舍,入鼻是草木的清香,耳畔還伴著清風徐徐。
13個精品示范村、21個提檔升級村、41個環境整治重點村……今年以來,陽曲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謀定2024—2027年“三類村”創建目標,開啟鄉村建設“美顏模式”,帶動形成“宜居宜業發展美、綠水青山生態美、村風民風文明美、治理有效和諧美”的和美鄉村陽曲樣板。
興出鄉村新“錢”景
走進山西七峰山農牧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楊興鄉七峰山的羊駝養殖基地,一排排白牆藍頂的圈舍依山而建。每路過一處圈舍,正在散步的羊駝見到有人突然“造訪”,集中湊到門前睜大眼睛打量來者。
成立於2014年的養殖基地,分布在楊興鄉坪裡村和鄯都村2個廠區,目前繁育3000多隻羊駝,是全國最大的羊駝自繁自育養殖基地。
楊興鄉七峰山羊駝養殖基地。受訪者供圖
“眼下是羊駝繁育的高峰期,每個月能產200多隻羊駝。”養殖基地負責人王彥兆介紹說,1400多米的海拔、偏低的氣溫,非常適合羊駝生長。
精致的面容、細長的脖頸、慵懶的姿態,這些外貌特征讓羊駝“俘獲”了不少人的芳心。作為寵物的羊駝,受到不少農文旅項目的追捧,每隻售價在2萬元左右。
“羊駝全身都是寶,特別是駝絨柔軟、保暖性好。”王彥兆說,駝絨每年5月修剪一次,每隻羊駝可以出10斤左右的絨毛,這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目前,山西七峰山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長為一家從事羊駝養殖銷售、相關副產品銷售及納米抗體研究技術服務現代化農業企業,直接為當地村民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人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並且可間接帶動楊興鄉500余人增收。
楊興鄉七峰山羊駝養殖基地。陽曲縣委宣傳部供圖
而在另一個羊駝養殖基地所在地鄯都村,村委會二樓的會議室裡,一張《鄯都村實用性村庄規劃圖(2020-2035)》平攤在桌子上,村委會書記兼主任郭東彬和其他村委會成員正擘畫著鄉村的未來——這裡將建一個集寵物樂園、研學觀光、親子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文旅項目,這裡是養老中心,這是民宿……隨著郭東彬手指的方向,“羊駝小鎮”藍圖已繪就,建設正有序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正“拔節生長”。
未來,太原方特東方神畫、營響未來千曲國際教育營地、“羊駝小鎮”將串聯成線,生動實踐“村庄建設+特優產業+生態旅游”,探索生產生活生態、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轉型新路。
“變”出鄉村新圖景
這個秋天,大盂鎮棘針溝村變得更美了。站在新建的城牆上,整個村庄盡收眼底——以紅色“繪”就的馬路為中軸線,白牆黛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兩邊﹔平坦的鄉間小徑旁,綠樹成蔭……土牆變城牆,臭水溝變噴泉,整個村庄,景色如畫。而專屬於棘針溝村的城牆、廟宇、戲台,彷佛留住了時光,散發著古老的韻味。
大盂鎮棘針溝村在原址上修建的城牆。人民網 武笑攝
棘針溝村的“美顏”之路,是當地企業發展與鄉村發展相互促進的樣本。
在棘針溝村,村民們都知道喜躍發集團,也知道其創始人、本土村民劉躍自強不息的奮斗故事。自來水管道重新鋪設,雨、污管道分離,天然氣管道及取暖壁挂爐的入戶安裝,完成強弱電管道的入地、大街小巷的道路硬化鋪油,以及村庄的路燈安裝,實施整村綠化和亮化美化……近年來,在喜躍發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村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修繕菩薩寺、觀音堂,擴建關帝廟、菩薩亭、山神廟等多處古跡,全村有了大變化。
“本土企業帶動鄉村的發展,優秀村民反哺鄉村,也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一種無形之中的影響力。”大盂鎮人民政府綜治專干岳星說。
喜躍發集團在大盂鎮棘針溝村建設的蔬菜種植基地。陽曲縣委宣傳部供圖
按照2024年陽曲縣精准定位村庄類型和發展方向,要建成棘針溝、錄古咀、鄯都3個“千萬工程”精品示范村和楊興村等9個提檔升級村。對於打造精品示范村,棘針溝村早早就開始准備——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改善、集體經濟產業發展……而喜躍發集團也將繼續投入資金,圍繞民宿群、景觀道路、高標准農田、房車營地、村內基礎設施、河道景觀等多個方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開出村風“文明花”
“出發!去送今天的‘外賣’咯!”
每周六,黃寨鎮錄古咀村村民杜會清都會騎上貼著“百善孝為先,敬老德為本,孝乃天之經,善為地之義”標語的小三輪車,裝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從錄古咀村委會的“孝心食堂”出發,前往4個自然村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送愛心午餐。
家門口的幸福,從一口熱乎飯開始。
“今天中午的午飯是四菜一湯,土豆燉肉,茄子炒西紅柿……”
除了周六,每天中午12點,在錄古咀村“孝心食堂”,老人們10人一桌圍坐在餐桌前,等待著享受一頓豐盛的午餐。
午餐時間老人們在打飯。劉丹 攝
“有飯有菜有湯,味道還好,每天就盼著到了飯點吃飯。”自從有了“孝心食堂”,81歲的徐貴生和老伴就不用做午飯。
“每天身體方便、條件允許到‘孝心食堂’就餐的老人約60人,每周六食堂給不便出門的老人上門送飯。”在食堂工作的賈銀蓮和劉改梅,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准備午飯,一直要忙到下午3點多。想到能為村裡的老年人服務,兩人再累也值得。
錄古咀行政村包括錄古咀、北郁利、碧山、牧角和蘭家咀5個自然村,共有386戶968人。“隨著外出務工子女增多和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高齡、獨居、留守老年人數量持續增長。”錄古咀村支部書記劉智軍發現在家門口吃上一口熱乎飯,不僅是老年人生活所需,也是子女心之所系。為此,一份“老人在村,您放心”的責任扛在村委的肩頭。以“黨建+養老服務”為抓手,提檔升級日間照料中心,完善“孝心食堂”,新修建“孝心澡堂”,免費為全村70周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免費洗澡、休息照護、精神慰藉等服務,幫助子女解決后顧之憂,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談及日間照料中心的運營費用,錄古咀村黨支部副書記蘭蓉說:“這是一份愛心的匯聚,資金來自‘五個一’——上級撥一點、村裡籌一點、企業捐一點、子女補一點、鄉賢助一點。”
食堂負責人捐出自家種的蔬菜,在外打工年輕人捐來米面油,村民義務到食堂、澡堂做志願者……在錄古咀村,愛心如涓涓細流凝聚成老人們的“微幸福”。
村裡的小學生志願者走進“孝心食堂”幫助工作人員送餐。錄古咀村供圖
與此同時,結合“文明驛站”積分管理,村民的志願服務、敬老孝親善舉、捐款捐物等行為,均納入積分管理,實現積分當錢花,落實了子女對父母的贍養責任。
在餐廳做一個小時志願者得3個積分,陪父母洗一次澡得2個積分……
30個積分可以兌換成陪父母在“孝心食堂”吃一次免費午餐,300個積分可以在“孝心食堂”給父母過一次生日……
在錄古咀村,在外打工的子女陪伴父母在“孝心食堂”吃一頓午餐、在“孝心澡堂”洗一次澡,已經形成一種風氣。
“以澡堂食堂為載體,以積分制為管理方式,串聯起孝善文化。通過積分制管理,孝善文化變得更為具象化。”蘭蓉說。從“小孝”到“大孝”,從“小愛”到“大愛”,建好小家、溫馨大家,錄古咀村呈現出和諧文明的新風尚。
“千裡一曲,曲當其陽”,陽曲一名由此而來。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曾經的陽曲,既有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筆下寫出的鄉愁“小橋流水斜陽外,喬木荒城古渡頭”,還有元好問詩歌裡的“山川帶淳朴,雞犬見升平”﹔如今,“水果之鄉”南留南、“風景如畫”錄古咀、“知青故裡”西郭湫、“生態休閑”六固村……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讓昔日的“三晉首邑”魅力依然。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