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者丨张洪明:体育让教育更“阳光”

锶冉 痛风养生 2024-12-21 1 0



火红七月,校园安静如素。地处德阳市昆山路商业繁华地段的德阳市第一小学校(以下简称德阳市一小)不大的校园里,空旷的地面在炎炎烈日下泛着白光,让人联想到曾经的矫健身姿和跑跳投掷的热烈。


大门到综合楼的10来米步行道边,一排展板明确地展示着学校体育办学特色。综合楼底层外墙上,挂着春季班级篮球赛的比赛规则及班级积分。开放的文化大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责任”教师训词显得特别耀眼。 


“在德阳市一小,我要求教师从入职开始,就要牢记这句话并落实到每一个育人细节。小学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孩子一个可以承载终身发展的好身体,所以,在一小,教师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虽年过50,校长张洪明的话,依然中气十足。 


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的专业术语,在张洪明口中如数家珍,让人不得不信服,这位校长首先就是一名合格的体育工作者。做学校体育的推动者。


故事

做学校体育的推动者


从体育特长生的发展

开始正视学校体育 



1989年中师毕业的张洪明最初并不喜欢体育运动。那时,中师生要选修一门艺体学科,张洪明选的是美术。 


作为班长,张洪明的文化课成绩一直是自己的骄傲。年轻的张洪明认定,教师的魅力始终是在课堂上“温文尔雅”地为学生引来知识的甘泉。 



张洪明工作的第一站是绵竹金花乡学校。 


接手一个五年级的班,当班主任。那时,农村学校班额不大,教师学历达标率也不高。刚参加工作,科班出身的张洪明就当了大队总辅导员。 


学校只有一名体育教师,叫李际华,尽职尽责,狠抓学生的体育训练。每天早晨,张洪明就看见他带着学校周边的孩子跑山路。在乡镇上,倒是一种别样的风景。下午,他还会带着孩子们到学校附近的河滩捡石头、投掷石头。张洪明不解,偶尔会生出一些诸如“浪费学习的大好时光”的不屑。 


1990年,作为大队总辅导员,张洪明带队参加县上的学生运动会,竟然得了团体第八名。张洪明所教的班总共21人,选拔了7名学生参加,且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一名女生长跑获得第一名。 


当年小升初,该女生作为体育特长生,被保送到重点中学——绵竹南轩中学。那时,小升初对于小学教师的考评来讲,相当重要。 


此后,张洪明开始重视体育,并且跟李际华有了较为深入的交流,知道了他带学生跑步就是扎牢学生体质、训练学生中长跑能力,而带学生投掷石头则是训练学生掷垒球打下基础。


1991年9月,张洪明因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善于观察思考的张洪明开始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身体素质,只有通过体育训练才能抓得起来。 





提议布置体育家庭作业

引发媒体关注



1992年秋,张洪明调到德阳市一小,任教数学。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11天后,已是德阳市一小副校长的张洪明参加了首届 “四川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这次盛会,再次点燃了张洪明对学校体育的热情。




回校后,为了突破学校体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张洪明带领体育组教师设计了“德阳市第一小学学生健身行动训练建议表”,按年级规划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并附上“健身行动卡”。在当时,这相当于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体育家庭作业。


尽管彼时国家还没有颁布“双减”政策,但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张洪明与体育组教师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特别强调学校的做法是“建议”,表明学校只是提倡和鼓励。


没想到《华西都市报》一位记者的儿子正读于德阳市一小,这份“建议表”让记者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点,以《新鲜,小学生有体育作业了》做了报道。


这篇报道对德阳市一小的改革持肯定态度,“这份建议表是由专业体育教师集体制订的,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据老师介绍,尽管这是一张‘建议表’,由于学生要按规定做完作业,而且要求家长监督落实,实际上就是一份家庭作业,学生每月要定期把作业交给班主任。”


这让张洪明和德阳市一小不再回避“体育家庭作业”这个提法。


随后,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对德阳市一小“体育家庭作业”进行报道。


主流媒体的报道,让德阳市一小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得到社会认同,从学生这个“点”带动家庭一条“线”,推动了社会整个“面”的全民健身。





把“示范”作为一种激励 



2012年7月18日,已经任德阳市一小校长两年的张洪明从省教育厅网站上得知关于评选“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消息,与管理团队商议,决定积极申报,并通过创建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


分管体育的副校长和体育组教师逐一对照《评选细则》进行自查自评时发现,德阳市一小生均运动面积达不到《细则》要求。尽管如此,张洪明还是坚持申报,努力争取。他向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咨询,被告知:“学校生均活动场地不足,不是一票否决的根本因素。只要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实在,学生的运动量达标,就没有问题。”


随后,张洪明立即向全校干部教师转达,体育教师得到了极大的激励,积极建议献策。第二年,德阳市一小如愿被评为省首批“阳光体育示范校”。


在此基础上,张洪明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德阳市第一小学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学校师生要将阳光体育示范校的“示范”作为一种勉励,深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



从此,阳光体育运动在德阳市一小创造性地开展起来,并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张洪明任组长,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体育组全体老师和正、副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体育组与各班正、副班主任相互协调配合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为营造重视阳光体育运动氛围,德阳市一小充分利用宣传栏、国旗下讲话、手抄报、黑板报、校报、红领巾广播站、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营造师生热爱体育的氛围,学校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或学校师生活动的体育荣誉,张洪明都是第一时间发朋友圈,“晒”出来。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阳光、我健康、我快乐”等体育理念,通过宣传强化,深深扎根在师生心中。


每年新生入学家长会,张洪明都会给家长们做讲座。他认真“备课”,精心制作PPT,用朴实的语言跟家长交流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其中第一个话题就是“运动奠基健康人生”,向家长传达德阳市一小的办学理念,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高度重视体育运动的价值



2019年12月,张洪明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校长高级研修班”,授课教授在谈及体育运动的价值时,“运动是智商的催化剂”的说法让张洪明豁然开朗。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对学生的观察,张洪明发现体育有着特殊的育人价值——学生参加集体运动,会意识到必须依靠队友,由此产生合作意识;学生参加竞技运动,尊重对手的意识会潜滋暗长,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服从裁判判决,其实就是一次自然而然的规则教育;输球后情绪调控,继而奋进,是多么自然的励志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体育促进人素养的提升原来不仅仅是体质! 






德阳市一小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在不断丰富。2012年起,原来只在高年级开展的班级足球、篮球联赛,如今扩大到全校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据统计,德阳市一小每年要举办足球、篮球联赛440余场。


家长的“成才观”也在发生改变,纷纷加入健康运动的行列,不仅积极监督孩子在家运动、参与筹备班级联赛,不少家长还自发参与班级球队训练,带领孩子参加各种邀请赛。


教师更是不甘落后,不仅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承担阳光大课间的组织指挥、每周开展体育教研、积极撰写学校体育论文、组织各类项目训练,其他教师也纷纷投入阳光体育运动中。每一场班级联赛,各学科教师都会和班主任一道,放下课本,来到操场,观看比赛,安抚输球的孩子。


张洪明则经常会去亚军班级安慰孩子。他知道,亚军因离冠军最近,更容易产生失败情绪。2022年,得知二年级的一位女生因不得要领而成为班上唯一一个跳绳不达标的“钉子户”,张洪明立即在网上搜索跳绳方法,亲自指导女生从甩绳开始,通过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引导女生跳绳。仅仅两天,张洪明就教会了这位女生。


在德阳市一小,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学校等荣誉。


“我校学生体质普遍都很好,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协调素质、速度素质等方面都奠定了良好基础,两名毕业生入选国家青年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丰富了作文写作素材、自觉运用数学可能性分析运动场景,更无形中培养了公平竞争、公开竞赛、团队协作、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必备品格!”张洪明的语调,充满自信与坚定。




对话

校本体育实施策略创新

人人参与、人人作为 


Q

《四川教育》:我们注意到,您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主要是贵校体育运动信息,这说明您特别重视学校体育。请问,您怎样认识体育的育人价值? 

张洪明: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常说,教育之“育”,是“养子使作善”,“养”是本,是前提条件,而且是硬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使作善”就没有根据。 


如果说教育是一项阳光的事业,那么,体育让教育更阳光。 


从一个办学者的角度上讲,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

Q

《四川教育》:怎样理解“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

张洪明:简单地讲,就是学校所关涉的每一个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成为体育运动的推动者。 


这里的“人”主要涉及三类——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而学校“体育工作者”是一种基于认同体育对人身心健康发展价值的身份确认。 


学校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将“重视体育”的观念,转化为“体育工作者”的身份体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不仅在学校顶层设计上突出学校体育的地位,还要组织、参与师生体育活动,更要引领热爱体育的学校风尚。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追求“学科名师”价值取向,转化为“体育工作者”的身份体认。不仅要以优质的学科教学树人,还要熟知体育常识,更要摈弃“体育运动只是体育教师的事情”的狭隘观念,做好班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评价等工作。 


家长要有意识地将“提供孩子成长物质保障”的责任,转化为“体育工作者”的角色体认,不仅要配合学校体育活动,还要切实监督孩子在家庭中的体育运动,尽可能多地组织、参与家庭体育活动。


 “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体现了学校“重视体育”的价值追求,不做观众、不做配角,人人参与、人人作为。 


扎实主线、多维推动 


Q

《四川教育》:如何创新实施校本体育? 

张洪明:营造氛围、扎实主线、多维推动、评价激励。 


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学校各种体育活动才会引发方方面面的人的关注和参与。营造氛围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国家文件的学习,增强团队重视的意识;激发育人的责任担当,求取学科教师的普遍认同;矫正对子女成长的错误期待,激励家长积极参与的热情;加大体育运动宣传,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搞好每一场赛事,留存可持续的积极期待。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推动学校体育首先要上好体育课。以我校为例,体育课在切实做到按课标上课的同时,还强调四个规范:开足 体育课时,规范课堂管理;探究体育规律,规范每周教研;正视运动负荷,规范课堂设计;取向体育素养,规范知识技能。 


多维推动是指推动校内和校外体育资源应用。首先是充分应用好校内体育资源,积极拓展校本性体育活动,把每一项体育运动当作学校课程,有具体的育人目标,有预设的活动过程,有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资源保障,有激励性的运动规程,有人人参与的覆盖面。校外体育资源应用有两个方面的内核:一是校内体育资源应用的校外补充,即体育家庭作业;二是基于学生个性特征的校外体育资源开发,如一些非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 


学校一切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评价激励。从校内来讲,首先要改变教师评价机制,把学科教师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纳入评价系数,激励学科教师推动学校体育的热情;其次要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把学生在校的 体育成绩纳入学生发展性评价;最后改革家校协同评价机制,把认真监督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创新开发校外体育资源等纳入家长家校协调的评价体系。 


小学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性教育,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体质,都有一个可以承载幸福感、获得感的身体。让学校人人都成为体育工作者,是每一个教育人的大爱、初心与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


撰文丨余小刚  雍晓燕  赵敏

图片丨德阳市第一小学校

编辑丨雍晓燕

校对丨赵敏

来源丨《四川教育》2023年第9期

识别关注“四川教育杂志”

ID:scjy1957

与教师一起专业化成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锶冉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