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周女士因兼职刷单被诈骗7千余元;7月25日,陈先生因虚假投资理财被诈骗48万余元;7月26日,周先生因兼职刷单被诈骗24万元,谭女士因虚假投资理财被诈骗35万余元……记者从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专业队了解到,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宅在家中,使用手机冲浪也愈加频繁。犯罪分子瞄准此特殊时期市民求职心切、日进斗金等心理,布下电信诈骗陷阱。据统计,7月12日至26日,该辖区共接到电信诈骗案件警情20余起。
案情经过7月26日,谭女士报警称其因虚假投资理财被诈骗35万余元。谭女士介绍,今年4月,她在微信上结识了一名陌生男子。该男子时常发送一些理财盈利数据给她,谎称理财能轻松赚钱。久而久之,她心动了。在该男子的“帮助”下,她下载了APP,开通了理财账户。一开始,她充值3万元,获得盈利数千元,随后她顺利提现本金和盈利。尝到甜头后,她陆续充值了10万余元。可没想到的是客服以升级VIP、交纳保证金、缴纳税费等理由要求她继续充值才能提现。截至7月23日,她充值金额达35万余元。26日,她想联系该男子了解提现事宜时,发现她已被拉黑。此时,她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被骗了。
“不少市民居家期间放松警惕,落入了骗子的诈骗陷阱。”海城分局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专业队负责人介绍,7月12日至26日,该辖区共接到电信诈骗案件警情20余起,以虚假投资理财、网络兼职刷单、冒充公检法人员等类型诈骗为主。他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被暂时的高利润所诱惑,也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警惕下载来路不明的APP,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是身份证号、银行账户、支付密码或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千万不要向陌生个人账号汇款转账。
此外,该负责人介绍,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流调人员会通过电话询问市民生活细节、行程轨迹等事情,以便准确调查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此类电话不是诈骗电话,请广大群众耐心配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流调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一旦遇到这样的“防疫工作人员”,群众要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群
了解北海热点新闻
-- END--
📝 图文来源:北海日报
📚 法律顾问:广西先导联合律师事务所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