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 秦巴深处“硒”望路——陕西富硒产业链发展观察
安康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81.87%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
2021年以来,陕西将富硒食品产业链作为重点产业链之一,统筹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聚力打造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尽地利、强科技、育龙头,开发出茶、魔芋、绞股蓝等一系列富硒产品,全产业链推动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在秦巴深处,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硒”望之路。
“一棵草”成就大产业
11月29日,在平利县兴强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忙着加工制作绞股蓝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开发出绞股蓝茶、超微粉、饮料、面条等新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公司负责人余新强说。
自1988年种下四分地绞股蓝开始,余新强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将家乡的“一棵草”发展成为带动周边4个镇11个村1100多户村民发家致富的大产业。
平利是世界绞股蓝的黄金产区。“绞股蓝属于草质藤本植物,富含绞股蓝皂苷、绞股蓝多糖和有机硒等营养物质,芽尖可制茶,藤蔓和根茎可晒干做药材,具有消炎解毒、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说起绞股蓝的特性,余新强如数家珍,“因为地处富硒带,平利绞股蓝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食用保健功效明显。”
平利县地处秦岭南麓,降水丰富、温度适宜。在独特的区域生态环境生长出的绞股蓝品质优良,是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平利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主任马云璞介绍,为充分发挥平利绞股蓝的富硒优势,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队伍,针对绞股蓝的采摘特点和丰收期管理要点,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上门指导种植、管理、采收和加工。
截至目前,平利县种植绞股蓝5万亩,建成绞股蓝系列生产线35条,有实体店铺200余家、电商500余家,年产绞股蓝干茶6500吨、产值达7亿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县1.5万余户村民种植绞股蓝,并带动3万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平利县先后实施了“陕西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陕西省商标品牌示范站建设”和“专利转化”等项目,通过实施知识产权计划类项目,成功培育绞股蓝优势企业3家、示范企业1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23家。去年8月,平利绞股蓝以86.26的品牌声誉值,在“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前100位”中排名第八,成为唯一入选前10名的陕西中药材品牌。
“作为我省代表性富硒产业之一,绞股蓝要做大做优,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是必由之路。”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泉说,近年来,陕西针对富硒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部署了提质增效方案,聚焦全链条拓展、全方位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加速推动富硒产业由“小、散、低、弱”向“优、特、强、大”转变。“随着知名度持续扩大,平利绞股蓝系列产品较高的溢价和超额利润,将为绞股蓝产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刘泉说。
“一片叶”酝酿“新突破”
11月29日,记者走进平利县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窖藏茯茶馆,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100个1米高的紫砂罐整齐排列,随手掀开红色“盖头”,罐内茶叶根根分明,每根茶叶上均匀分布着朵朵“金花”。
“这是我们利用安康优质的富硒茶叶自主研发的散发茯茶——‘叶叶金花’。”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冉龙海说,因其每根茶叶上都布满了“金花”而得名,口感具有独特的蜜香和枣香。
在10年时间里,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推出了安康富硒茯茶五大类30余款产品,还掌握了散发茯茶的关键技术,从曾经的茶产业“门外汉”成长为安康市优秀外贸企业和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归根结底,还是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公司负责人杨军告诉记者,公司以茶文化为底蕴、以科技为核心、以创新为方向研发特色产品,“叶叶金花”茯茶荣获第二十五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由公司牵头完成的“富硒茯茶新产品研发及关键技术集成”项目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飞速发展是安康市以科技创新引领富硒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安康紧紧抓住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机遇,相继建成“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等5个“国字号”平台,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富硒产业科技型企业190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开发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等产品300多个。
最近,刚通过秦创原科技经纪人答辩的冉龙海和科研团队正在为新课题奔波——在一次散发茯茶实验中,团队从32株金花菌中发现了8株耐硒菌株。“金花菌具有较强的有机硒转化富集能力。这意味着有机会通过耐硒菌株提升富硒茯茶中有机硒的溶出率,进而进一步放大富硒产业优势。”冉龙海说。
从“春茶一季”到“四时有收”,安康大力推动科技赋能,不断在“一片叶”上取得新突破。目前,安康已开发出紫阳白茶、安康秦汉古茶、富硒红茶、金花茯茶等系列发酵茶产品10余个,茶产品品类日趋丰富、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持续提升,形成茶品多样化,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集群化”擦亮“金招牌”
作为“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安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
如何持续擦亮富硒产业的“金招牌”?
11月30日,岚皋县鸿兴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学兴早早来到岚皋县明富魔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苗圃到生产线,再到展厅,吕学兴看得认真、问得仔细。“10年前,这里只有两间厂房,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园区了。”吕学兴感慨地说,“希望能有机会合作,让我们合作社的产品也能‘借船出海’,做大做强。”
岚皋县明富魔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安康市专业从事魔芋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拥有魔芋粉、魔芋方便食品、魔芋休闲食品、魔芋清水食材等三大类60余种产品。
在明富魔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忙着赶制来自卫龙集团的魔芋产品订单。“从去年开始,我们接到了统一集团和卫龙集团的合作订单,联合开发多种口味食品,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这既是对岚皋魔芋的认可,也是对公司发展的极大鼓励。”明富魔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益斌说。
作为中国魔芋之乡,岚皋县魔芋种植面积达14.6万亩。
岚皋县魔芋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兵告诉记者,岚皋县在培育壮大魔芋产业的同时,结合特有资源禀赋,形成了集基地种植、食品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品牌文化等于一体的富硒魔芋产业集群,先后培育出烛山、明富等龙头企业,开发出精粉、方便食品等六大类21个魔芋产品,年综合产值达16亿元,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不只是岚皋。目前,安康市培育规模以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254家,建立工业加工园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秦汉古茶、硒宝科技等2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安康市富硒食品出口额达0.65亿元,占全省90%以上。安康高新区被认定为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