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一日益普遍的健康问题

文蛰 健康资讯 2025-02-02 8 0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7亿,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更是高达1.298亿,患病率接近10%,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许多患者往往直到出现并发症时才被确诊,及时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筛查与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糖尿病概述、症状、风险因素、诊断标准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介绍如何正确诊断糖尿病,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食物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中,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还可能伴有疲乏无力、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很多患者在初期阶段并未察觉异常,因此定期检查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几率较高;超重或肥胖者更容易发展成2型糖尿病;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吸烟饮酒等行为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了解这一日益普遍的健康问题

如何诊断糖尿病?

为了准确诊断糖尿病,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以下几项检查:

空腹血糖检测:指至少8小时内未进食的情况下测量的血糖值,如果结果≥7.0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让受试者饮用含有75克葡萄糖的水后,于两小时后测定血糖浓度,若结果≥11.1mmol/L,即可判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当HbA1c≥6.5%,则认为存在糖尿病。

随机血糖检测:任何时间点测量的血糖值,若≥11.1mmol/L,并伴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即可确认糖尿病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的检查结果并不能完全确定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若初次筛查结果异常,医生会建议重复测试以排除偶然误差,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调整生活方式,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尽管某些遗传因素难以改变,但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具体措施包括:

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膳食和规律运动维持理想体重。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食品,少吃油腻食物和含糖饮料。

定期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病风险。

定期体检: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希望每位读者都能重视自身健康,主动关注血糖状况,享受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获取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文蛰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