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皮肤感染

晴玮 健康管理 2025-02-06 2 0

新生儿期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生命阶段,宝宝在这个时期容易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其中一种较为少见却极具威胁性的疾病就是新生儿皮下坏疽(Neonatal Subcutaneous Gangrene),也被称为新生儿皮下感染,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组织迅速坏死,病程发展迅速,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以避免严重后果,本文将通过介绍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症状与体征

新生儿皮下坏疽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至数天内,最常见于新生儿的面部、颈部、腋窝和会阴部,患病初期,患处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热等炎症反应,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区域的皮肤开始出现变色现象,从红色逐渐转为暗紫色甚至黑色,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触感明显硬结,伴有剧烈疼痛,有时,患处皮肤还会出现明显的裂口和渗液,除了上述皮肤表现外,患儿还可能表现出全身性症状,如发热、烦躁不安、拒食、嗜睡等,如果未及时得到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细菌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以及创伤等,在细菌感染方面,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这两种细菌可通过脐带残端、口腔黏膜、产道或其他皮肤破损部位进入新生儿体内,引发局部组织感染,新生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能力较弱,使得病原体更容易入侵并引发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同样增加了新生儿皮下坏疽的风险,一些遗传性疾病或基因突变可导致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使其难以有效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产道中病原体的污染,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加上分娩过程中的潜在污染源,使得新生儿更容易患上皮下坏疽,新生儿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这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体内,引发局部感染,一旦感染发生,细菌会在局部组织中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发炎症反应,新生组织代谢旺盛,营养需求高,病原体获得充足的养分支持其生长繁殖,随着感染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内的压力增加,血液循环受阻,最终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病程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干预,可迅速扩散至全身,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

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皮肤感染

三、诊断与检查

医生在临床诊断新生儿皮下坏疽时,首先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出生情况、喂养方式、既往健康状况等,以便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因素,随后,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观察皮肤病变区域的形态、颜色、质地及分布范围,评估其严重程度,对于疑似病例,医生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血液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存在感染;C-反应蛋白检测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有助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为了确定感染源,医生还需要采集患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X线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骨骼受累的可能性,超声检查则可用于评估局部脓肿形成情况,必要时,还可通过CT或MRI等高级成像技术来详细了解病变范围及深度,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以上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掌握患儿病情,实现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四、治疗方案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一种紧急情况,必须尽快给予恰当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清创及支持性治疗。

抗生素治疗是新生儿皮下坏疽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扩散,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通常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确保药物能迅速达到感染部位发挥效果,使用广谱抗生素作为初始经验性治疗,待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调整为针对性更强的窄谱抗生素,外科手术清创是指清除坏死组织,减少毒素产生,促进伤口愈合,手术过程中,医生需彻底切除病变区域的坏死组织,直至露出健康的组织为止,这一步骤有助于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并为后续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支持性治疗主要是针对患儿全身状况的支持,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保持体温稳定等,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患儿整体抵抗力,促进康复进程,在某些情况下,新生儿可能需要接受高压氧治疗,以改善局部组织供氧,促进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液指标、伤口愈合情况等,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遵循医嘱完成整个疗程,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以免影响疗效,良好的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二次感染,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为其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家长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预防措施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在孕期保健方面,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等问题的因素,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孕妇,应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水平,降低感染风险,在分娩过程中,医院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尽量缩短产程时间,减少新生儿暴露于产道病原体的机会,对于需要剖宫产的产妇,术前应进行充分消毒,术后做好切口护理,防止感染发生,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护理,保持其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在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新生儿皮肤卫生,勤换尿布,保持臀部、颈部等易潮湿部位的干爽,防止细菌滋生,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群体,家长还需特别关注其体温调节能力,适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免疫力下降,通过积极主动地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皮下坏疽的发生率,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六、小结

新生儿皮下坏疽虽然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大多数患儿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们对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援助,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新生儿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公众对新生儿疾病的认知水平,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晴玮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