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国家级电视台成立时间列表 --
----------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 成立时间 : 2018年3月21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hina Media Group,简称CMG),标准简称中央广电总台,广电系统内部简称总台,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归口领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营广播电视机构,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
前身是三家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副部级中央级广播电视媒体,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 又称中国环球电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称“中央三台”),于2018年3月21日合并组建成立。
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CNR前身)开始播音。1949年12月,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1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日语广播(CRI前身)开办。1947年9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英语广播开办。1950年4月,中国国际广播编辑部成立。1958年9月,北京电视台(CCTV前身)正式播出。1978年5月,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同年,中国人民对外广播机构国际广播编辑部改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97年6月,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CGTN前身)试播。2000年9月,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CCTV-9 International)正式开播。2016年12月,中国对外电视传播机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成立。2019年9月,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播出的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开播。2021年3月,对台湾广播台海之声和“看台海”新媒体平台开播上线 。
2020年11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时政微视频《总书记指挥这场人民战争》”、“与疫情赛跑——“两神山”等系列慢直播”被评为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精品案例。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LOGO标志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
总台2021版LOGO的组合方式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总台旗下所属媒体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中国中央电视台LOGO标志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电视台LOGO标志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LOGO标志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LOGO标志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央视彩电中心(现总台总部大楼,图片拍摄于2014年1月1日)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央视光华路台址(现总台光华路办公区,图片拍摄于2017年10月1日)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部大楼(现总台复兴门办公区,图片拍摄于2016年2月28日)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部大楼(现总台鲁谷办公区,图片拍摄于2021年5月3日) © 202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 1.发展历程--
----------
-- 1.1 广播阶段 --
1940年12月30日(一说开播日实为1941年2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创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央广前身)开始播音。
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开播,首位播音员为日本国籍八路军女兵原清志(后加入中国国籍)。这一天后来也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认定为其开播日。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转移至瓦窑堡以东20多里的好坪沟,并于20日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28日晚,陕北台在播出了青化砭大捷的消息后,连夜离开好坪沟,这是第一次转移。其后又转移到邯郸等地。
随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中央转战陕甘宁、晋绥、晋冀鲁豫等地,最终于1948年5月转移至河北平山县,期间邯郸等台亦曾经代替陕北台播出,但在此期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一直沿用。
1947年9月11日,位于太行山麓河北涉县的新华社口头广播部(对外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出英语节目,每天广播20分钟的英语节目,开始曲为意大利歌剧《阿依达》选曲《凯旋进行曲》,呼号XNCR。
1949年3月25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6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广播事业脱离新华社领导,扩充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同时接受中宣部领导。
6月20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恢复了日语广播,同时增加了对中国南方播出的广州话、潮州话和厦门话广播。
9月27日,随北平复名北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又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0月1日下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向全国实况转播新中国开国大典实况。
1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同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套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0年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拆内、对外广播节目,对外广播使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并以越南语、缅甸语、泰语、印尼语、朝鲜语五种外语广播,开办以粤语、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播音的对东南亚华侨的广播。对内广播中启用《东方红》(开头两小节的编钟版本)作为广播开始曲,开办首个新闻专题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后改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在那时,它在阿尔巴尼亚有唯一的中继站。
1950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藏语广播节目正式播音。同年8月15日,蒙古语节目正式播音。此后,又陆续开办了朝鲜语、维吾尔语、壮语广播节目。
1951年5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体育比赛篮球、排球比赛大会举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比赛实况,这也是新中国广播史上第一次通过广播方式转播体育比赛实况。
同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12月1日起,中央台和地方台开办《广播体操》节目,播送专门为这套体操配制的乐曲、口令。此后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广播体操》作为一个固定节目,每天播放两次。1954年起先后播放了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第六套广播体操的乐曲和口令。
195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对台湾广播;后分为两套节目,即现今的总台台海之声和央广神州之声。
1955年3月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并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首都广播部,但仍保留原呼号。1961年1月1日,北京台重新独立建台。
1960年5月1日,以文艺节目为主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开播,使用中波1000千赫面向北京地区播出。
1960年12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停播民族语言广播节目,1961年4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同步转播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体育比赛——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2年4月,北京广播电台在日语广播中开设“汉语讲座”,这是中国在对外广播中开设汉语教学节目的开始。
1966年,北京广播电台开始曲《东方红》的钟声改为开头四小节,并播放《东方红》的完整管弦乐版。
1971年5月-1973年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恢复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同时开办了哈萨克语广播。
1974年10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提供调频广播。
1976年6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央电视台合办的《广播电视节目报》创刊。
1976年7月5日,原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呼号的对东南亚华侨广播的普通话及四种方言节目改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
1978年4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部分(北京广播电台)从中央台分离出去,命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78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向国内外播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10月23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央广播事业局发布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恢复为1940年12月30日的通知。
1981年1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广播节目报》创刊,同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台举办首次“全国广播剧展播月”。
1981年3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复播,改用调频90.0兆赫面向北京地区播出,并于同年12月1日该频率开始立体声播出,(早在1960年-1966年间第三套节目使用中波1000千赫面向北京地区播音)。
同年《广播节目报》更名《广播之友》,1986年起再度更名为《中国广播报》。
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的整点新闻节目大幅增加。
1983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文名称改为“Radio Beijing”,同年4月25日起,对华侨广播的所有节目都改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
198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对首都北京地区正式进行英语广播,呼号为“Radio Beijing's Capital Service”。
1985年3月1日起,第三套节目更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
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面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播频率。
1993年1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文名称改为“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英文简称“CRI”。
1994年6月18日,央广面向珠江三角洲的广播频率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1994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的节目内容大幅调整,调整后的节目内容以经济、生活、服务类为主。
199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大楼在石景山路甲16号建成,并迁入该楼办公至今。
1998年7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逐步迁入位于复兴门外大街的新办公区,同年8月13日,注册域名www.cnradio.com,为日后开办官方网站做好准备。
1999年2月26日清晨4:00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控迁入新办公区,同日起各套频率开始播音前播放的调谐信号由《东方红》前两小节的编钟版调整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六小节编钟版。同年8月1日,央广开播面向北京地区的调频101.8兆赫频率,以民族语言节目为主,普通话节目为铺。
2000年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方网站开通,同年12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八套节目开播,以民族语言节目为主。
2001年5月18日,央广面向台湾地区的网站《你好台湾》正式开通。
2002年10月28日、11月18日、12月2日,第三套节目、第二套节目、第七套节目“华夏之声”相继改版,第二套、三套在这次改版后更名为“经济之声”、“音乐之声”。
2003年6月16日早上5:55分起,第四套节目改版并更名为“都市之声”,新的都市之声沿用调频101.8兆赫对北京地区广播,全天播音19小时,同年10月1日,第七套节目“华夏之声”分拆成普通话频率和双语(普通话+粤语)频率。12月29日、31日,第五套、六套、八套节目陆续改版并更名为“中华之声”、“神州之声”、“民族之声”。
2004年1月1日清晨3:55分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改版并更名为“中国之声”,并采用古曲《梅花三弄》的改编版作为ID并在每个整点报时后播放。同年8月18日清晨5:55分起,央广面向北京地区的广播频率“文艺之声”开播,使用中波747千赫。同年11月28日,央广第一条电视频道“家庭健康”开播(2012年-2019年更名“央广健康”)。
2005年7月28日,央广的网络电台“银河台”开播,主打集娱乐、资讯、知识、情感、教育节目为一体的网络时尚元素旗舰。节目制作完全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模式,内容、形态、风格、理念等方面均立足于网络特点,符合网络文化传播规律。为突出网络传播的贴近性,也对青少年受众的文化生活习惯专门打造娱乐节目。
2006年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调频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CRI91.9FM)开播。11月19日,开设的老挝万象调频台(FM93)开播。
2006年9月28日起,央广文艺之声加设调频106.6兆赫面向北京地区播音。
2007年12月24日起,央广中国之声开始24小时播出。
2008年8月4日-8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以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的频率“奥运之声”,使用中波1053千赫对北京播音。
2009年1月1日清晨3:55分起,面向北京地区的广播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开播,使用原奥运之声的中波1053千赫播音。同年3月1日,民族之声的藏语节目独立成一套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同年3月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交通运输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中国之声每天播放4节合办的交通信息类栏目,中国广播网开始提供和交通运输部网站直接对接的最新公路气象、路况及水上交通信息。同年10月28日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娱乐广播”,通过中波747千赫对北京广播。
2010年4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启用全新品牌标识,新标识以英文缩写“CNR”为创作元素,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梁柱,颜色为大气庄重的中国红。同年6月,与QVC合作,开播第二套电视频道“央广购物”。
2010年11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墨西哥蒂华纳AM1470中波台开播。11月17日,民族之声的维吾尔语广播节目独立出一套全新的广播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广播”。12月16日,经济之声改版并开始24小时播出,12月17日,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央广创建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12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央广,作为第一位国家总理级“特别嘉宾”参与直播了中国之声特别节目《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亲自主持了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央广创建70周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并和座谈会嘉宾合影留念。
2011年11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开播,同日,华夏之声的普通话版和双语频率版合并。
2011年12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2012年6月26日,中国交通广播的前身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开播,同年9月26日,开播中国乡村之声。
2013年12月3日,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7年7月10日,央广都市之声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典音乐广播”。
2019年9月1日,央广华夏之声更名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
2019年10月21日,央广娱乐广播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之声”。
2021年3月24日,央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更名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2021年9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众多外语及汉语方言短波广播停播。
----------
-- 1.2 电视阶段 --
1953年,中央广播事业局派员赴捷克斯洛伐克学习电视技术。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周恩来总理于当年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1956年10月,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日本商品展览会,日本北海道放送的技术人员在展览会上展示电视技术,并进行了三周的实验电视播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参观。
1957年夏,中国大陆第一台电视试验机研制成功;8月17日,北京电视台实验台筹备处成立,罗东为主任,孟启予、胡旭为副主任。
1957年,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当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1958年3月12日,北京广播器材厂制造的全国首套1kW黑白电视图像发射机和500W伴音发射机调试成功,并通过北京广播大厦进行测试广播。
1958年5月1日19时,中国大陆第一家电视台、全世界第一个全中文广播电视频道“北京电视台”(当时隶属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一个处级单位)成立并开始试验播出。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高不过3米、面积仅有60平方米的演播室里直播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6月19日,北京电视台转播了“八一”男女篮球队和北京男女篮球队的友谊比赛。
9月2日,经过4个月的实验广播,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播出,当时每周仅播出3次、每次30分钟,节目播出范围仅限北京地区,最初台内仅有30多名职工,职工主要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次年每周播出次数增加至6次,再次年又增加至8次。
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10月1日,北京电视台使用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第一辆黑白电视转播车,转播了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国9周年的阅兵典礼和群众游行,晚上又转播了焰火晚会实况。
1959年9月底,北京电视台在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内设置了10讯道电视转播中心,这样,不用转播车也可以在人民大会堂进行实况转播。
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由上一年的6次增加到8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
1964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为北京电视台题写了台名。
1973年4月15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彩色电视试播工作,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八频道在北京地区试播PAL-D制式彩色电视节目。8月7日,彩色电视节目开始通过京津、京沪微波线路向外地传送。10月1日,北京电视台对外正式宣布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播出的内容为教育节目。1975年,实现全彩色节目播出。至1976年底,北京电视台的彩色电视节目已传送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台新闻节目联播》(《新闻联播》前身)开始试播。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节目正式开播。 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原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全称改为“中国中央电视台”,英文缩写定为CCTV。
1978年6月,中央电视台首次通过卫星转播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实况。
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广告业务。
1979年底,为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对新影片的收视需求,中央电视台成立了译制组,专门负责译制外国电视剧和电视影片。
198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天气预报》栏目。
1982年,中央电视台决定将《为您服务》栏目设为固定栏目,设立固定主持人,由沈力出任。
1983年1月1日,《为您服务》以崭新的面貌同观众见面。沈力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主持人。
1983年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
1985年,央视所有节目全部实行栏目化播出。
1988年3月15日,央视总部从广播大厦院内迁至彩电中心。
1991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俄罗斯ST-14及亚洲一号卫星向海外转发第一套节目。
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正式开播。
1993年,中央电视台《电视译制片》栏目更名为《国际影院》,而且播出时段逐渐扩展,风格样式日益丰富。
1995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世界名著名片系列,播出了《战争与和平》等。
1996年,央视升格为副部级事业单位。
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世界名著名片欣赏》栏目,专门播出世界各国根据文学名著改编拍摄的影视作品,以及在世界电影电视史上有影响或者获得大奖的影视故事片。
1997年6月27日,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CGTN前身)试播,以新闻节目为主,专题、文化和文艺类节目为补充,让全世界使用英语的电视观众了解中国。
1998年6月1日,央视启用透明CCTV台标。
1999年,央视提出“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开始推行频道专业化改革,并从2000年起对一、二、三、四套节目进行频道改版。
1999年,中央电视台高清试验频道启播,面向北京地区试播,并高清播出了国庆50周年阅兵式,这是央视首次对大型活动进行高清直播。
2000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呼号CCTV-9International)正式开播。
2001年7月9日,央视各频道正式更换双线CCTV勺形台标。对此,央视总编室推出统一的台呼宣传片(ID),内容均为“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频道”(包含实际上并不属于央视管理的电影频道);但部分频道没有使用该版统一台呼,而使用频道自行制作的独立版本,如电视剧频道。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戏曲频道(CCTV-11)正式开播。
2002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CCTV-12)正式开播(2004年12月28日中午12:00起CCTV-12频道呼号由原来的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置换为现在的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试播,7月1日正式播出。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CCTV-14)正式开播。
2004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CCTV-15)正式开播。8月9日,中央电视台开播《风云奥运-1》、《风云奥运-2》、《第一剧场》、《风云剧场》、《世界地理》、《风云音乐》等六个数字付费电视频道。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办了西班牙语、法语两种语言混合播出的西法语频道(2007年10月1日分为西班牙语国际和法语国际两个频道 )。
2005年9月,中央电视台试播CCTV-高清影视数字付费频道(2006年1月正式开播)。
2007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移动传媒频道开播,频道采用互联网定点网络下载技术,以中央电视台移动传媒(频道呼号“CCTV移动传媒”)作为播出名称,播出专门为全国公交乘客量身打造的集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体娱乐为一体的视听节目。
200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高清综合频道正式开播,成为第一个开路播出的高清电视频道(该频道于2013年8月18日上午9:00起转为专业化加密传输的体育赛事频道)。
2009年,央视内部体制改革,由原来的制作中心负责制改为频道负责制。2018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成立后重新改回中心制。
2009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高清信号开始在台内试播,并与同年9月28日随着中国第一批卫视高清频道上星开播。
2009年7月25日,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正式开播,该频道为央视第四个外语频道。9月10日,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正式开播,频道主要服务对象为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和波罗的海3国。9月28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实现高标清同播。
2010年4月26日,央视英语国际频道更名英语新闻频道,呼号由CCTV-9调整为CCTV-NEWS(原呼号“CCTV-9”于2011年1月1日应用于新开播的纪录频道)。
2012年9月28日,央视综艺、体育、电视剧三个频道的高清信号上星开播,同年12月12日,电影频道高清信号上星开播。
2013年6月17日,央视宣布除电影频道外,该台24个公共类频道从当天起正式在央视新址全面播出,但大部分频道的节目演播室仍在彩电中心。
2014年1月1日,央视财经、军事农业、纪录、科教、社会与法、少儿频道的高清频道上星开播。其后的次年4月15日,中文国际频道高清频道也上星开播。
2014年4月11日,西班牙语和法语国际频道全面改在新台址制作播出。
2014年4月18日,阿拉伯语和俄语国际频道全面改在新台址制作播出。
2014年12月29日,英语新闻频道全面改在新台址制作播出。
2015年1月1日,中文国际频道全面改在新台址制作播出。
2015年1月6日,新闻频道的0时至6时的内容开始在新台址播出。其中,0时的《午夜新闻》及凌晨时段整点档的《新闻直播间》通过新台址制作播出。
2015年5月1日,财经频道全面改为新台址制作播出。
2015年5月1日起,为加强节目的版权保护,中星6B卫星上的央视综合频道(CCTV-1)标清节目信号实行加密播出。
2016年9月1日,央视外语频道高清信号上星开播。
2016年12月31日,央视旗下的国际传播机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国际频道和英语纪录频道改以中国环球电视网名义播出,CCTV-NEWS频道更名为CGTN,CCTV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更名为CGTN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CCTV纪录国际频道更为CGTN纪录频道。
2017年,央视数字付费频道陆续筹备高清播出,同时央视戏曲、新闻、音乐频道的高清化播出也处于筹备状态。
2018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的高清信号通过中星6A上星播出。
2018年10月1日,央视开通4K超高清直播频道。
2020年7月19日0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高清信号通过中星6A上星播出。
2021年2月1日12点,央视8K超高清频道试验开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IP网以组网方式进行持续播出试验,并将试验信号传送到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国际传媒港、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济南、海口、青岛等9个城市公共场所的30多个超高清大屏及首批8K电视机同步播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长期与中央和国家广播电视管理机关一起在复兴门外的广播大厦办公。1988年3月15日,央视迁移至玉渊潭地区新建的彩色电视中心。1997年,国广迁移至石景山鲁谷地区的业务楼播出。1992年12月15日,位于广播大厦后院的央广业务楼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底,央广业务楼主体工程竣工。1998年7月,央广业务楼落成并投入使用。1999年2月26日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部七套频率完成搬迁至央广业务楼的工作。至此一部三台由合署办公变为分设办公区相对独立办公。此后,央视亦在国贸地区筹建新台址,并于2010年交付使用。2013年6月17日,央视24个公共频道的信号正式通过新建成的总部大楼对外播出。广播大厦原来承担的的北京城区地面广播电视信号发送机能则于1992年9月30日移交新竣工的中央广播电视塔负责。
----------
-- 1.3 融合阶段 --
在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前,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管理的副部级事业单位,合称“中央三台”。
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到将中央三台合并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由国务院直属,并撤销原三台建制,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
《方案》明确总台的职责为“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统筹组织重大宣传报道,组织广播电视创作生产,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精品,引导社会热点,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原央视台长慎海雄担任总台首任台长兼党组书记。总台成立后,将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播机构之一。
2018年4月19日上午,总台举行正式揭牌仪式,本部设在原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中心,原中央电视台老台址正门右侧的“中央电视台”牌匾被拆除,并换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牌匾,原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更名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部大楼;与此同时,位于光华路的原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复兴门的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址和位于石景山的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址,分别改名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华路办公区、复兴门办公区以及鲁谷办公区,相关牌匾也被更换。
总台成立后,探索实施了多媒体融合发展举措。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播首次为《新闻联播》新闻片配音,此前央广主播方亮还为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强军》以及纪录片《海龙囤遗址》的配音;另外,中央三台的文艺节目也将实现节目制播全过程的一体化。
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开播。10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个区域总部和地方总站——长三角总部和上海总站同时在沪成立。
自2019年2月4日播出的第37届央视春晚起,其全称由原本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更名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目前非正式场合的口语实践中保留“央视春晚”这一习惯称呼。
2019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先后成立,这代表着总台的新闻节目将会实现制播一体化。
2019年7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成立,标志着总台经营工作和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总经理室立足总台“5G+4K+AI”战略布局,把握经济发展机遇,为建设国际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2019年8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大湾区之声即将开播的消息,同时发布了总台的统一识别标志(台标),结束了中央广电总台成立将近一年半以来没有自家识别标志的局面(总台成立后,中央电视台曾一度并列使用央视、央广、国广、中国环球电视网台标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字)。
9月1日上午7时,中国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播出的国家级电台频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开播。
2019年9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个区域总部和地方总站——长江三角洲总部暨上海总站在上海启用。同日,总台启动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此次改版涉及总台19个电视频道、17套对内广播频率、44种语言对外广播和主要新媒体平台、3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各新媒体进行改版,同时推出200余档新节目。
2019年11月7日,位于深圳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承担大湾区之声节目制播及新闻采集平台、新媒体制作等功能。
2019年11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成立军事节目中心和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分别负责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的编排和管理。
2020年5月13日,作为第一批倡议方,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8月31日,总台各个公共电视频道的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在中国大陆各地停止播出。
12月26日,总台亚太总站及下辖香港记者站和澳门记者站在香港、澳门以“云链接”方式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2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超高清频道试验开播。3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台湾广播台海之声和“看台海”新媒体平台开播上线;4月16日,总台重庆总站;非洲总站揭牌成立;4月30日,总台浙江总站揭牌成立。5月28日,总台河北总站揭牌成立。6月6日,总台北京总站揭牌成立。6月8日,总台山东总站揭牌成立。6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大营救》《安妮的花海》,在北京首发上线。6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创精品动漫作品《林海雪原》《延安童谣》正式发布。7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9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农业农村频道晚黄金时间播出。10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林匹克频道开播上线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
2.中国教育电视台 / 成立时间 : 1986年10月1日
中国教育电视台(China Education Television,简称CETV),隶属教育部,是党和国家一个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宣传的公益性教育电视平台,是国家教育信息的交流平台,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教育文化素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使命。
中国教育电视台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播出,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拥有5个电视频道、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长安书院客户端、教育卫星宽带网传输平台、《教育传媒研究》杂志和众多新媒体平台矩阵。
2015年6月24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全新改版更换台标。
中国教育电视台LOGO标志 © 2021 中国教育电视台 版权所有
中文名: 中国教育电视台
外文名: China Education Television(CETV)
简称: 中国教育台
机构性质: 事业单位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成立时间: 1986年10月1日
前身: 中国教育电视卫星频道
总部地点: 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160号
现任领导: 袁小平(台长)/柯春晖(党委书记、副台长)/胡正荣(总编辑,兼战略发展部主任)/吕学武(副台长)/李海峰(总工程师)/范帆(总会计师)/陈宏(副台长)/李曜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服务地区: 中国大陆
网络媒体: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电视频道数量: 6个
----------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部大楼(图片拍摄于2020年9月2日) © 2021 中国教育电视台 版权所有
-- 1.历史沿革 --
1986年6月23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通知》〔(86)教电字003号〕,指称国务院决定给教育部门一个卫星电视转发器。
1986年7月1日早上8:00,中国教育电视卫星频道开始试播。
1986年10月1日早上6:00,“中国教育电视”正式开播,首个节目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鹏为祝贺中国教育电视开播而发表的电视讲话。
1987年10月1日,国家教委宣布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
1988年10月29日,按照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同志的提议,中国教育电视台开通了第二个卫星教育电视专用频道(CETV-2),并在节目整合后,成为主要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学校学历教育课程的远程教育教学频道。
1988年11月5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开播,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祝贺开播。
1994年9月,为进一步服务首都教育,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和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的协调推动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了北京发射台,时称“中国教育电视台35频道”。1996年5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台”(CETV-3)正式发射播出。
2003年5月19日,按照陈至立同志的提议,在广电总局和教育部的直接指挥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为抗击“非典”期间中小学生提供《快乐课堂》教学节目的基础上,正式开播了面向全国的“空中课堂”频道。
2010年7月12日,已被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收购的台湾艺术电视台与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在台北市签约合作,分别由陈立白与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代表签约;李世强表示,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的理念是“魅力汉语,文化中国”。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整合国家、有关省市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在延期开学期间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免费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
中国教育电视台为教育电视台,因此商业节目不多,以社教节目为主。但近年来该台(特别是面向北京播出的CETV-3)的商业节目,如新闻、电视剧、娱乐等节目大量增多,有转型为综合电视台的趋势。
----------
-- 02.直辖市电视台成立时间列表 --
----------
3.北京广播电视台 / 成立时间 : 2010年6月1日
北京广播电视台(英文名称:Beijing Radio & Television Station 英文简称:BRTV)成立于2010年5月31日,电视部门及广播部门仍保留北京电视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整合组建而成,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集广播电视、新媒体业态、影视艺术生产、文化市场开发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现代文化传媒机构。现有11套电视节目(22个频道)、10套广播节目(14个频率)以及“北京时间”“听听FM”新媒体客户端和北京IPTV、“北京云”等平台,日播出362.5小时。其中,北京卫视、冬奥纪实频道、卡酷少儿频道3个为卫视频道。北京冬奥纪实频道是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发布平台和全新体育卫视,是推动冰雪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平台;卡酷少儿频道连续三年稳定在全国35城省级卫视排名前十。北京广播电视台主要业务涵盖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播出、传输,新媒体开发应用、影视制作出版、文化设施运营、广告经营等众多领域。
1949年2月,创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79年5月,创办北京电视台。1990年8月,创办北京经济台。2010年5月,原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整合组建成立北京广播电视台。2015年,北京北广传媒集团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划出,成立北京歌华传媒集团。2019年,注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事业法人,整合职能部室,改频道频率为事业中心,形成一体化决策运行的扁平型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2021年4月27日,北京广播电视台被评为优秀集体。
北京广播电视台LOGO标志 © 2021 北京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RBC)LOGO标志 © 2021 北京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北京电视台(BTV)LOGO标志 © 2021 北京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北京电视台第三代台标以英文缩写BTV为主要设计元素,图形简约,含义简洁,更具现代感、更加国际化。在主体色彩上,采用故宫的宫墙红色和汉白玉的白色为主色调,其庄重、现代、国际化的整体感与北京电视台自身形象无隙契合。该台标实则上与2008年就开始使用,最初仅北京电视台全地面频道(包括2008年4月30日开播的“BTV-奥运高清”,2011年7月1日改为“BTV-纪实高清”)的电视荧屏当中使用现有台标,而北京卫视依然维持第一代台标(另一套上星的专业频道BTV-10卡酷动画已开始使用独立台标),但北京卫视和全地面频道当中的官方主控跑马、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节目跑马已经率先使用现有台标,直到2009年1月1日,北京卫视正式使用现有台标“BTV-北京”,2012年台标改为“BTV-北京卫视”。
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LOGO标志 © 2021 北京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北京电视台总部大楼(图片拍摄于2021年9月1日) © 2021 北京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部大楼(图片拍摄于2018年5月29日) © 2021 北京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 1.发展历程 --
----------
-- 01.1 广播阶段 --
1949年2月2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播。
3月25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北平人民广播电台。
9月1日,北平人民广播电台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合并,成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与第二台。
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二台改名为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
1951年3月11日,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1955年3月8日至1960年12月3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并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为对首都广播部,呼号仍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1961年1月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中央广播事业局划出。
1994年,北京电台先后创办新闻台、音乐台、交通台、文艺台、教育台和体育台。
1999年,为适应广播新闻发展的需要和追踪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变化。北京电台进行了结构调整。先后成立了信息资料中心、技术中心和国际部。
2000年,北京电台7个专业广播的节目全部进入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在有线网上同步播出。同年,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
----------
-- 01.2 电视阶段 --
1979年5月16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北京电视台6频道)正式播出。
1980年5月16日,新闻资讯节目《简明新闻》在BTV-1开播。
1982年7月1日改为《北京新闻》。
1988年12月30日,北京电视台少儿节目《七色光》正式开播。
1990年7月30日,早间新闻资讯节目《北京您早》在BTV-1开播。
8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个专业台北京经济台正式开播。
1992年5月4日,北京有线电视台首次试播,拥有1个自办频道,以播出影视剧和电影为主(BTV-4影视频道前身)。
1993年5月4日,北京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旗下第一套节目正式称为影视频道。
9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实现24小时播出。
1994年10月,北京电视台推出益智娱乐类综艺节目《东芝动物乐园》。
1996年11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7)正式开播。该频道是原北京有线电视台第四套节目(BCTV-4)
199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BTV-1)通过亚洲卫星2号向亚太地区实现卫星播出后,正式使用“北京电视台卫星频道”的呼号,频道标志为BTV-1。
5月4日,《首都经济报道》正式开播。
9月29日,北京有线电视台更名为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台。
11月,《晚间新闻报道》正式开播。
----------
-- 01.3 融合阶段 --
2001年5月2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事业单位和歌华有线等企业合并组建北京广播影视集团。
6月24日,北京电视台与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自7月1日起,统一对外呼号“北京电视台”。
2002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BTV-8)正式开播。
7月15日,推出访谈节目《探访奥运城》,该节目是《奥运城市之旅》的姊妹篇。北京电台增加8套有线调频节目。同年,科以上干部竞聘上岗。
2003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BTV-9)正式开播。在国内广播系统中首家通过了“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4年,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BTV-4)正式实现24小时播出。北京电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制订。
9月10日,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BTV-10)正式开播。
2005年3月,根据政企分开的要求,北京广播影视集团重组为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公司,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事业单位划归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直属。
2007年9月10日,北京卡酷动画卫视频道上星播出,成为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首批上星动画专业频道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推出明星英语教学节目《一呼百应迎奥运》。
2009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换台标设计和频道形象。
4月1日,北京电视台迁入朝阳区CBD新址播出。
9月28日,北京卫视高清频道正式鑫诺三号和亚太五号上星播出。
2010年3月20日,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北京云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推进广电媒体领域和云计算技术的结合应用。
5月31日,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整合组建北京广播电视台。
12月26日,北京广播电视台宣布北京卫视频道正式改版,科教节目中心负责人徐滔调任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全盘负责改版。
2011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更名为北京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
2012年1月1日,卡酷动画卫视改名为卡酷少儿卫视。北京卫视更换标识和呼号,将“BTV-北京”改为“BTV-北京卫视”。BTV青少频道改版,改名为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BTV公共新闻频道改版,正式启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呼号。
2014年1月8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由北京电视台负责具体建设和运营。
6月8日, 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正式上星播出。
11月2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重点打造的“听听FM”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
2015年1月1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投资类真人秀节目《梦想合伙人》。
1月4日,联手主持人李咏团队,共同打造生活服务栏目《全是你的》。
3月,推出少儿音乐类节目《音乐大师课》。
7月31日,推出申冬奥大直播《通向2022》。
2016年4月12日,在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新媒体集团,同步推出“北京时间”网站及其客户端。
2017年11月10日晚19:30,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与浙江卫视、深圳卫视并机直播“双十一狂欢夜”晚会。
11月28日,推出文化艺术类节目《北京评书大会》。
12月31日晚19:35分,与河北卫视、黑龙江卫视并机现场直播“环球跨年冰雪盛典”文艺晚会。
2018年8月27日,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成立。
11月8日,北京电台官方客户端听听FM改版上线。
2019年5月10日,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北京广播电视台整合纪实频道和体育频道,推出冬奥纪实频道并实现上星播出,原体育频道(高、标清)同步停播。
11月15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机构调整,合并组建新的16个职能部室,同步推进技术创新、媒体融合、产业拓展等方面多项改革。
11月27日,北京冬奥纪实频道推介发布会在北京冬奥组委所在地首钢园区举行。
2020年4月28日,北京电台入选北京市市级部门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名单。
2020年11月18日起,北京电视台所有地面频道均以高标清16:9同步播出。
11月19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同时,北京广播电视台“BRTV”标识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展馆亮相。
2021年2月26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携手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京津冀之声”正式开播。
同年7月,北京广播电视台向新疆和田和兵团十四师捐赠包括《养生堂》在内的10部9000多分钟的全部电视节目,另加《戚继光》等3部电视纪录片、《致敬平凡》等3部公益广告片源。
8月28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与北京时间联合推出《牢记嘱托 接续奋斗——北京密云水库这一年》直播报道。
2021年9月23日6时,北京广播电视台全台正式启用“BRTV”新台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