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路丨守正创新任重而道远,健康扶贫治病更治心

玮菡 健康管理 2024-12-19 2 0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公众对中医师、中医药的理解与认同,更好地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举办“首届百万中医师培养计划‘弘扬精诚德业,讲好中医故事’活动”,讲述国内具人文、科普及观赏性的百万中医师成长故事。 弘扬精诚德业 讲好中医故事 本期,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洪乐、临泉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张磊、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桂军明、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田野、界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刘标,坚持耕读经典,注重中西结合,将各自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深度思考娓娓道来。 中医文化历久弥新, 传承创新任重道远 洪乐(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世界优秀文化之一,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中医药文化正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上生根、发展和壮大的。 传承 耕读经典,涵养文化 到了近现代,受到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冲击,有些人开始对中华文化怀疑、动摇、批判甚至全盘摒弃,出现了明显的文化失落和精神裂痕。 中医药文化在这场巨大的变革和冲击中首当其冲,历经了数度浮沉,最终在中华文化沃土下坚强生存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能逃过数次危机,也得益于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巨大效力,使其现代化的医学环境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得到世界范围内医疗界、尤其是传统医疗界同仁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可见,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唯一的道路。 传承中医药,推广好中医药文化,首先要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言医。学中医就像建筑,地基越稳,越是屹立不倒。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们要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和背诵,夯实中医理论基础,构建独特的中医思维。学习经典是一个从熟到懂的过程,细细翻阅《名老中医之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老前辈总结自己从医的经历时都离不开“经典”二字。 所以要想学好中医,传承中医,我们必须挖掘经典,发扬前辈们的钻研精神。中医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与实践都来源于古代文化的深厚积淀,所以我们应该扎实古文学基础,从中医文化溯源,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一字一句中,习得古人的智慧,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入挖掘中医学更深层次的价值。 融合 兼容并济,中西结合 在推进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兼容并济。中医的兼容并济不仅仅是局限于体系中的各学派、各学科,更需要与西医紧密结合。 我认为,中西医结合在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方面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不少医生将中西医结合并用,优势互补,这恰恰能够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必定会跟西医产生越来越多的合作和相互学习。 西医的优势是标准化、强调共性、效率高、见效快,能迅速解决最痛苦的症状;中医的优势是辨证论治、强调个性化、重视人文关怀、疗效稳定、注重养生。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明确中医的价值,充分认识到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和联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衷中参西,互学互鉴,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比如说遇到肿瘤需要手术的患者,我们中医可以在术前调理身体内环境,增强抵抗力;西医自然是做手术,并且快速响应病人的紧急情况;术后,中医处理善后,巩固疗效。 创新 科技赋能,焕发新生 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传承,更要坚持创新性发展。切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关于振兴发展中医药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重在实效性的要求,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要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学好课本、古籍中记载的中医药知识、理念和方法,融入现代生活,然后应用于医疗、养生及保健行业中。 中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其实在中国古代,中医的治疗手段也是随着时代在进步的,更何况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医院甚至家里接触计算机脉诊,计算机舌诊等,今后会更加深入日常生活。除此之外,云计算、大数据,作为现在科技界最时髦的两个词,对疾病、气候、温度湿度等的统计和预测,给中医诊疗很大的提示和帮助。再如现在如火如荼发展着的互联网医疗,相比医院的拥挤和排队,在家轻轻松松得到诊断和建议,这何尝不是节约资料资源的最好体现呢?而且这也会是未来的趋势:小病自治,大病医院治。 回顾历史,传承和发展始终是中医药前进的动力,中医药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完善文化价值和理论体系。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和具体实践者,在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条件下,中医药的振兴方兴未艾,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中医人要紧抓时机,传承并发展好中医药。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医人从自身做起,奋勇前行,传我中医药精髓,扬我中医药精神,带领中医文化走向世界。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全文: 中医文化历久弥新,传承创新任重道远丨洪乐(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坚定信念, 走好中医路 张磊(临泉县人民医院) 我叫张磊,是来自于临泉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中医师。和大多数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一样,我体会过学医时的迷茫与无助,饱尝过从医时的孤独和艰辛。所幸的是,现在的我小有心得,现谈一谈我自己的几点坚持,供大家参考参考。 正本清源,理论自信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防病治病和养生的理论、经验和方法。 中医学,又是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存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体系。它的理论、思维、说理,承载着佛学、理学、道学,以及精气、阴阳、五行、脏腑学说。 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学体系成熟,流派众多,实用性以及科学性毋庸置疑。 “坚守中医阵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是每个中医人的使命,无论我在校园学习期间,还是临床工作中,虽有过疑惑、苦恼,但对于中医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 脚踏实地,研习经典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进步的阶梯。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中医的五大基本课程都是我们学习的良师。 虽然初学中医课程时,我们会觉得言语抽象、模糊,甚至晦涩难懂,但这正是中医文化的精髓,正是它能与时俱进,数千年来仍屹立不倒的原因。它代表的是一种变化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学习它,去理解它,去接受它,去运用它,我们就能够把中医的理论知识、理法方药、逻辑思维方式等看似缥缈、空中楼阁样的东西,转化成战胜疾病、攻坚克难的利器。 除此之外,历代医家的医话医案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在院校学习还是临床工作中,我都常怀踏实学习、谦卑求教的心态去读书,去跟古代医家去交流,不断拓展思维、增长见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融会贯通、学为己用。 在工作中,我也善于总结先辈们诊病用药的思维方法和经验,并转化成治病救人的良方。但要说明的是,坚守中医阵地不代表对西医厌弃,相反的是,学好西医也是我们的基本功。 知行合一,重视实践 中医学的理论高深莫测,众说纷纭,但归根到底这是一门实践医学,临床疗效永远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将所学、所感用于实践,不断地去充实、更新诊疗技能。我们通过知常达变,发现共性中的个性;通过辨证论治,解决个性的差异;通过整体观念,调整机体的虚实,从而做出病症的合理判断,确定治则治法以及组方用药。当然这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验证,轮旋式上升的过程。这需要坚定的信念,也需要岁月的磨练。 在工作中,对于我科常见的疾病,我时刻进行辩证,根据证型尝试使用经典方剂,如补中益气汤、益胃汤、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承气汤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人的药用习惯以及特定的药物搭配,不断摸索适合病人体质的药物剂量,有分寸地多临证、多实践,积累经验。 中西结合,发挥特色 中医药早在唐宋时期就已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现已凭着它独特的疗效风靡全球。中医在治疗某些急性疾病、疑难杂症、慢性病及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作为一名综合医院的中医师,我在临床工作中坚持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选择适合病情的治疗方法,坚持“西医不落后,中医有特色”。对于我科常见的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难治性慢性胃炎,我积极寻求中医中药理论帮助,不断摸索适合病情的治疗办法。 在日常工作中,我不断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使中医中药走进单位,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去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全文: 坚定信念,走好中医路丨张磊(临泉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桂军明(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 时光如白驹过隙,曾几何时,我从一个中医“小白”成长为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中医科主任,这其中有心酸有欢乐,更有我奋斗和成长的足迹。 曾经有位名人将他的人生奋斗历程用三首诗词来描述,我的二十多年中医路也何尝不是。且听我慢慢道来。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刚开始接触中医,我的中医路可以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来形容。 犹记得高三填报志愿时,懵懵懂懂中我填报了安徽中医学院,那年八月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安徽中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的中医路就此开启。 刚上大学,我对中医课程感到力不从心: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显得“虚无缥缈”,医古文比文言文还要艰涩难懂,中药、方剂知识每天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虽然迷茫,但是我相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闲暇之余我便泡在学校图书馆,去翻阅深奥的中医词条,去啃读中医经典。 大学五年时间,我基本在“校园-宿舍-食堂”这三点一线中度过。“吾日三省吾身”,我时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做准备。时光荏苒,眨眼间到了毕业季,我被分配到安徽淮南矿物局下的一家煤矿附属医院(李一矿医院)工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开始工作后,我的中医路可以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 淮南矿务局下属李一矿医院是一个不到二百职工的矿工医院,当时中医科只有一个老中医,我到医院时刚好他退休了,简而言之,我是这位老中医的接班人,负责开展李一矿医院的中医工作。 由于劳动强度大,大多数煤矿工人都有颈肩腰腿痛毛病。为此,我将主攻方向定为“治疗颈肩腰腿痛”。我一边购买大量书籍进行学习,一边去省城大医院进修学习,去请教老师临床方法和经验。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添置了中医康复设备,并创建中医康复科,凭着我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韧性,我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摸索科室发展方向,逐渐建立专科品牌形象,终于使病人从对中医康复科的不知不信不解到认知认同认可,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 义诊中的我 - 2008年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2009年我考取了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再次回到校园脱产读研,这次我选择了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方向。 在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道俊博士的指导下,我渐渐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魅力,见证了许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病人在中医药治疗后恢复健康,同时我也使用自己的拟方活血通络方治疗缺血性卒中。 三年的研究生时光稍纵即逝,我很快研究生毕业了,我的毕业论文受到了导师的赞赏。我深知,再次告别校园,我将会更好地使用中医药这个神奇的武器来服务广大患者。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毕业后,我来到淮南新华医院工作,有了三级医院的平台支撑,我的职业生涯更加如鱼得水。现在我的中医路可以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 来到淮南新华医院中医科,我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我们一起探讨中医,一起翻阅中医古籍。若遇到有挑战性的临床案例,我们一起讨论病情,从中医辨证到用药,再到患者饮食起居等注意事项。慢慢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华医院的中医科病人越来越多,在淮南西部地区的病人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我也荣幸地成为淮南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 目前我们中医科的诊疗范围包括:头晕、眩晕、头痛、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慢性咳嗽、咳痰、气喘、心慌、胸闷;纳差、腹胀、便秘、慢性腹泻;颈肩腰腿疼等风湿痹痛、血脂、血糖、尿酸等代谢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调理;肿瘤病人的中医药辨证论治;不孕不育的纯中医药治疗、反复汗出、睡眠障碍、低血压、老年慢性多发病及老年综合征的协调诊治及整体优化治疗。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女性多发结节病等中医药治疗、多脏器功能失常的老年病、亚健康状态调理、中医中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等保健康复指导;目前开展已针灸、推拿、拔罐、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耳穴埋豆治疗、中医刮痧治疗、中医艾灸治疗、中药熏洗、中药灌肠、中医放血疗法、中医治未病、及中医理疗门诊等特色诊疗。 凭着对祖国中医药的热爱和追求,我虽然取得了小小成绩,但仍任重道远。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创新,需要我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新华医院的中医科会更加茁壮成长,会让当地的老百姓受益更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未来的中医路上,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用好中医药“武器”,守护广大人民的健康。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全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丨桂军明(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 碧血丹心扎故土, 仁心仁术为人民 田野(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 我出生于一个医学家庭,我的父亲是县城医院的一名中医医师,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内科护士。那时的医院很小,医护人员不多,大家都住在单位的大院里,互相护持、互相照顾,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长大。 碧血丹心扎故土 儿时的我玩过医生的听诊器,护士的注射针,化验室的显微镜,中医科室的针灸针、艾灸条、拔火罐等,最吸引我的还是药房的宝塔糖和山楂丸。当时的院领导和长辈们,给了我们这些“医二代”孩子最大的宽容。 每到农忙时期,或者过年过节,爸妈都带我回到老家。乡亲们都非常热情,大把的花生、瓜子都往我的手里塞,后来我问我爸:“这些人是谁啊”?父亲能说出一些乡亲的名字,但也有一些人只是看起来面熟,大概是他以前看诊过的病人吧。 或许从这个时候起,一颗小小的“从医”种子在我的心间悄悄地落地、生根、发芽。 我从小体质比较差,容易生病,所以不太爱运动,就喜欢安静地读书、下棋、听音乐。我所在的小县城能找到的书不多,图书馆只有少量的小说,我看完几遍后就没了兴趣。 后来我喜欢上看典籍,比如《论语》、《老庄》,《孙子兵法》之类的,偶尔也会看《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 虽说当时的我看不太懂,但耐心地细读后,总会使人获得一种安宁平和的心情。这,应该就是经典的力量。 渐渐地,我长大了。父亲开始为我的学业考虑,由于我的体质不太好,每天的早晚自习让我疲惫不堪。初三那年,有一天,父亲问我:“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父亲又问我:“你愿意学医,当医生吗?”这时的我并没有多想,就说:“好啊”。父亲点点头,不久后,他安排我去参加了中专考试。 很快,我通过了考试,成为了卫校的一名学生。虽然学的是临床专业,但由于中专的学历不高,不好找工作,于是,我打算继续学习。一路披荆斩棘,我通过了成人考试,先后考取了安徽中医学院的大专班、专升本等,最终拿到了本科学历。 毕业后,我顺利地考取了执业医师证书,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师,我选择回到从小长大的医院,并来到了我的意愿科室——中医科。 仁心仁术为人民 我的家乡是一个内陆的小县城,经济不发达,看中医的病人并不多。这时,我才发现,医院里的工作不像电视剧中那样的波澜壮阔,医生也完全没有那么潇洒不羁。医生每天面临的是重复性的工作、不停歇的各种学习,枯燥乏味、平平无奇。 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总是容易使人倦怠,渐渐地,我不再订阅各种医学杂志,教科书也慢慢落上了灰尘。期间,我也曾参加了两次研究生考试,但是,没有上过高中的我,英语底子实在太差,总是在这一关被淘汰。“就这样吧”,我有时对自己说。 突然有一天,科室里的一位前辈觉得医生收入太低,要离开医院,不再当医生了。我很震惊,因为他是重点院校毕业,初起本科学历,现为资深主治医师,算是科室里后起力量的骨干,这样的人竟然要放弃医生这个职业?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于是,“吾日三省吾身”,我常常在想:我适合当医生吗?我能当好一名医生吗?我是否全力以赴了? 短时间内,我没有得到答案,但渐渐地,我把书本重拾起来,沉浸在中医的浩瀚知识海洋里。 家乡的经济条件慢慢地好了起来,“新农合”政策实行后,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忙。在忙碌中,我通过了主治医师考试,前年通过了副主任医师的考试。为了更全面地提升自己,我还考取了执业中药师证、初级营养师证、初级心理学证。 时间一年年过去,医院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科室越分越细,人也越来越多。老一辈的医生渐渐退了下去,我也从“小田”变成了“老田”。 由于我们医院和一所医学院校达成了教学协议,所以在医院工作之余,我也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临床课程的老师。这迫使我需要更全面地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力争能讲述清楚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一批批年轻人在涌现,一代代中医人在接力,我看到了中医的美好未来。 有人问我,“你从业这么久,有没有什么家传绝技?”我想了想,回答:没有。 我的所有的知识、技能都来源于书本,我所有的经验都从实践中来,如果总结出来,可能就是书上的某几句话而已。而我能够跟大家分享的,大概就是我学医、行医30年来的一些感悟罢了。 1 作为一个中医人,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是学习最内在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有所得的乐趣,远远超越其它娱乐项目所带来的愉悦。 2 要多读书,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医学发展的数千年中,不断汇聚各家学说的精华,没有博采众长、追源溯本的追求,是学不好中医的。现在学习的资源非常丰富,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的学习资料,只要你愿意学,就一定能学到。 3 要多和同道交流。中医之路道阻且长,没有同道们的相互扶持,孤单一人是走不远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希望更多的中医人能和我一起,在中医路上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全文: 碧血丹心扎故土,仁心仁术为人民丨田野(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健康扶贫, 治病更治心 刘标(界首市人民医院) 在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和科研能力,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医院发展奉献青春。 同时我积极指导年轻医师成长,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此外还承担科间会诊及全院会诊任务,指导兄弟科室抗生素合理应用,避免或减少抗生素滥用及人为耐药。 01. 治病更治心 在做好科室常规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帮扶界首市东城随湾行政村健康脱贫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坚持每月1~2次下乡走访,开展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逐户走访及健康宣教,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积极推进医防融合新理念,宣传党的脱贫政策,为促进居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健康扶贫,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 很多病人在知道自己生病后表现悲观,埋怨、失望、甚至绝望……我在工作中抛开成见,用自己的真心帮助病人重拾信心,让他们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特别是一些慢性肝炎、肺结核病人,他们通常不敢将患病事实告诉家人或朋友,但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又巨大。我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逐渐成了他们情感倾诉对象,成了他们的指路明灯。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29岁的李某,年纪轻轻就患上乙肝肝硬化,自暴自弃,加上之前不规范治疗,导致病情逐渐加重,门静脉高压,脾大脾亢,血象三系均减少,最终消化道大出血。急救120送他来医院时,患者已休克,无法测出血压,神志模糊,我为患者采取紧急补液扩容、输血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抢救措施。 待患者消化道出血稳定后,我开始实施规范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案。患者的进一步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均有多条静脉曲张,再次出血的风险很大,于是我在实施消化道出血2级预防的同时,积极动员患者行胃镜下套扎+脾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被有效抑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最终回归社会,回归熟悉的工作岗位。李某每每见到我,总说我是他的救命恩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对于医生来说,疾病的专业知识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足够强大的内心,而这一切都基于拥有一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心。“我要对病人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是我的使命。健康扶贫政策就像是一把保护伞,时刻保护着贫困群众,而我愿意成为贫困群众的“撑伞人”。 02. 为战“疫”而行 2021年底,正值农历新年前夕,恰逢回国探亲返乡高峰,多个国家奥密克戎病株大流行,而国内尚无奥密克戎病毒病例,为巩固国内抗疫成果,我主动参加阜阳医疗专班入驻广德市参与上海入境来(回)皖人员隔离转运工作。 在抗疫驻点期间,我发扬团结一致、协调共进的合作精神,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岗位,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严把个人防护、核酸采样、环境消杀、健康监测、医废处置、突发事件处置等重点环节,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期间,我所在医疗专班共接收入境返皖来皖人员575名,筛查出2例新冠阳性感染者,并转移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实现了“零失误、零感染、零事故、零投诉”的工作目标。有效巩固了省内抗疫成果,展现界医风采。 2022年4月,阜阳市本土疫情爆发,颍州区某中学是此次疫情中心,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多是15~16岁的中学生,其中有500名师生来界首集中隔离。2022年4月7日,接到上级疫情指挥部通知,我院设立黄码医院,我科及发热门诊作为抗疫前沿阵地,迅速腾空病区,彻底环境消杀。 作为发热门诊一线值班,我共接诊20余例新冠阳性感染者,他们都是从阜阳来界首隔离的初中学生,远离父母,远离家乡,我在给予他们基本治疗的同时,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指导个人防护,重拾战胜病毒的勇气,为此次本土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全文: 健康扶贫,治病更治心丨刘标(界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洪乐 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个人简介 从事中医工作数年,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介绍 张磊 临泉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住院医师 个人简介 2010年9月-2015年7月就读于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规培学习,获得“优秀毕业学员”称号;2018年10月-至今于临泉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专家介绍 桂军明 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 中医科主任 个人简介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委员;安徽省睡眠研究会委员。 专家介绍 田野 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男,1977年4月出生,安徽省灵璧县人。于1995年在宿州卫校取得临床医学中专学历;于1996年9月至1999年5月在安徽省中医学院取得中西医结合专业大专学历;于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在安徽省中医学院取得中医临床专业本科学历。自1999年6月至今一直在灵璧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期间多次承担教学任务,并在2004年取得中医专业执业医师资格,在2012年取得中医内科主治医生资格。2021年6月取得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资格。自幼秉承家学,从业20余年来,博求古训,努力学习前辈医家的典籍著作,汲取养分,并及时跟踪现代医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希望古今结合,走出自己的特色。 专家介绍 刘标 界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2006年7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于2019年获得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级职称专业资格。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2020年6月被界首市卫健委评为“卫健好人”。擅长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肝癌,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肺结核,艾滋病及相关并发症,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肝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现任安徽省康复医学会肝病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阜阳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阜阳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阜阳市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END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推荐 我的中医路丨 承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圆健康梦想 我的中医路丨问道岐黄数十载,矢志求索中医路 谈骨论筋丨探索中草药在现代骨伤科中的应用 扫码关注 骨语有云 专业/有料/实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玮菡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