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声多年的人重新开口说话,这到底是医学上的治疗奇迹还是心灵上的破茧成蝶。让我们通过上海市监狱总医院这个案例来了解这样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
无言为碍,心防作“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近期,上海市监狱总医院收治了一名“聋哑”病犯,根据交接情况得知,张申(化名)对他人有强烈的敌对意识和不信任,基本不与任何人交流互动,行为极端自闭。在面对入院询问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在回答涉及自身病情时,只是拿笔在纸上涂涂改改,却写不出重点,更重要的是民警询问其手语基础如何时,他表示完全不会。试问,一个50余岁的长期“失声”患者,一个不会手语的人是如何度过这些年的?巨大的疑问出现在了民警心中。
水滴石穿,寻机破局
神情恍惚,举止怪异,思想偏执是张申留给管教民警的第一印象。为进一步了解详情,管教民警尝试观察张申的一举一动来寻找蛛丝马迹。经过入院当天二十四小时的“蹲守”,民警捕捉到在查房期间,该犯多次试图向医务民警求助却欲言又止,且明显有情绪波动的画面。经过分析评估,民警判断该犯极有可能是伪装“失声”,并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导致正常诊疗难以实现,因此建立有效沟通已刻不容缓。经“医护管政”各条线民警集体“会诊”,决定以该犯对病情的担忧为突破口,打开其心理防线。
循循善诱,破局切入
住院期间张申亲眼目睹了邻床病犯病危后转危为安的抢救现场,这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管教民警每日与其开展书面形式的谈心谈话。水滴石穿之下,张申从一字不写,到在纸上写下“只言片语”,再到第一次写下自己的家庭情况,字里行间终于流露出真情实感。原来张申因为不适应监狱的改造环境而选择沉默和自我封闭,因为讳疾忌医而选择逃避治疗,心理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循序渐进,乘胜“追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找到心结所在后,管教民警告诉张申:“尽早治疗才能真正消除心理担忧”,引导他积极配合治疗、服从管理,还定期带其去监区的心康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张申从最初的“漠视、对抗”到“认同、感恩”,从“有口难开”变得“笑口常开”。随着心理问题的逐渐解决,张申终于又开口说话了,医疗救治也得以有序开展,身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出院前夕,张申向民警表达了感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中,监狱总医院积极打好“医护管政”四位一体组合拳,聚力打造院特色教育矫治品牌,努力实现对病犯的“身心兼治”,充分落实各类监管安防和罪犯矫治举措,切实保障监管医疗工作有序开展,为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原标题:《【个别教育手记】点亮心灵之灯,开启新生之路》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