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活着的散户唐人龙,(https://xueqiu.com/3645307452/210664215)
2021年,我国氢能源电池汽车存量达到1万辆左右。
2022-2025年,正式产业规划四年内氢能源电池汽车存量达到10万辆,增量十倍。这过程中以奖代补的政策作为行业发展的主导。
预计2025年之后,氢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用化揭开序幕。2030年,存量将达到100万辆。
目前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行业的种子选手,且不说是否能成为下一任宁王,至少未来5-10年有希望位居前三甲企业之一。
但是,最关键的是在接下来2022-2025年选择了正确的发展策略,稳健的走到2025年,才能展望2030年的前三甲。
个人以为,在2022-2025年经营发展中必须坚持两个中心:技术和资金!
再次强调三次:技术+资金技术+资金技术+资金
为什么不说市场占有率和销量呢?
因为不能盲目追求销量,绝对不能盲目追求销量!要死人的!
下面请听我详细说来一、技术
2022-2025年的10万辆车依然是政策和补贴主导,这阶段的汽车销售并非以市场为主导,而是以政策扶植和红利争夺为主,所以这阶段汽车产品的性能不是主导因素,而是有很多非市场因素主导。
这个阶段类似于锂电汽车当年的补贴阶段,大量的企业进入造电动车和电池的行业,同时也涌现了大量的骗补贴的企业。未来4年里氢能源车将有补贴落地,可类比锂电动力汽车当年的情况。
但是,2025年之后一旦大规模的商用市场启动,还是要回归技术和性能为主导,大量的水货车企和发动机企业将被淘汰。所以,在未来这四年里,依然要保证技术的领先和产品性能的优越。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在加强和丰田合作之后,在燃料电池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水平能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的水平,在全球也是非常有竞争力。希望能保持下去,不要松懈。
不要求总是第一,但要保证整体水平处于领先。
另外,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销量而生产低端次级产品,砸坏了自己的品牌。二、资金
未来四年时间里,虽然市场需求大爆发,但是对企业的资金需求还是非常的高。由于行业特性决定了销售的回款依然不会有大的改善,有时就算有市场订单摆在那,企业也未必有能力吃得下,原因就是资金实力不足,无法负担营业占款。
我给做了一个财务模型,如果亿华通2022-2025年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10-15%的水平(现在是20-30%的市占率),则需要准备的运营资金达到40-60亿元。这点不详细展开论述,懂企业经营的朋友都能理解。
这40-60亿资金,仅是保证这4年内正常经营和稳健发展的基础。而随后2026年将迎来行业新的爆发阶段,那时可能还需要准备更多的资金。
投资者们怀着美好的愿望幻想说某某企业有望成为氢能源的,我就简单来问一句,就算你长得再帅,产品再好,你有钱吗?如果真想要成为宁德第二,2025年之前先拿出100亿,2030年之前要掏出500亿!
想要成为宁德第二的企业们,先看看自己兜里那几个亿的身价,想想钱在哪吧!
所以,资金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之一。
融资能力是重中之重。
目前账面资金到2021年底估计5-6亿,马上港股上市融资20亿??(猜测值)
我估计在2023-2024还将再启动一次或两次再融资,融资金额20-30亿。
在同行之间保持资金实力的领先,在2022-2025年阶段的重要性不亚于技术的领先。
这两年氢能源发动机和电堆企业成立了那么多,能拿出10亿元的有几个公司?国电投等号称投资百亿,却是全产业链布局,分在发动机环节又能有多少亿?
三、销量
长期来说,销量对企业当然非常重要,甚至有时比利润还重要。
但是在2022-2025年阶段,销量的重要性不能放在前三位。因为这个阶段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是有副作用的,若有不慎,就会成为毒药,五步断肠,七步毙命。
因为在骗补贴时代,很多销量都是为了走量而存在,下游客户的质地很不可靠,销售回款又非常差,销售款产生的应收款会变成大量的坏账,轻则让企业上吐下泻,重则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
不是危言耸听。锂电行业当年的骗补贴时代就是前车之鉴,几年前最高峰时200多家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现在已经有一半企业破产倒闭。其中还不乏排名三甲龙头企业,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轰隆一下楼趴趴。
讲几个例子吧,血淋淋的教训。
1、沃特玛——2017年动力电池销售以5.5GW的销量排名全球第四,全国第三,差不多相当于的一半。2019年宣告破产!
2、力信能源—— 2017年产能4GW,2018年产能规划8GW,为、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进行代工,属于锂电池代工企业的王者。2019年储能锂电装机量全国排名第二。
2021年8月宣告资不抵债破产
3、比克动力——2017年全球排名第九,全国第六名。2018年资金链危机经营下滑,排名到25名之后。
2019年宣告破产,死于、汽车坏账。
这些企业死亡的原因,都是因为单方面追求销量和规模,放了大量应收账款然后收不回,周转不灵资金链断裂。
同样死亡的,还有上百家锂电企业。
同样案例,还发生在当年的光伏行业,风电行业,发生在这些以补贴作为主导的扶植阶段。大家还记得尚德太阳能吗,还记得华锐风电吗?都不是因为技术落后产品性能被淘汰的,而是倒在不良销售造成的资金困境。
氢电时代,请不要以为“这一次会不一样。”
大家看看那些几亿元甚至几千万就来弄一个的造车企业,张嘴就是年产万台汽车的产能,大家觉得五年以后这些企业能有几个还能活下来,还能把欠账应收款给还了?保守估计,等大补帖时代结束,2025年之后,行业产出的坏账至少达到百亿,甚至有可能达到两三百亿!
天量坏账之下,将覆灭多少“宁德第二”?
希望能不在死亡名单之上。
活下去,才有可能登顶。现在才刚从山脚出发,千万不要在半山腰之前就倒下。
希望在未来2022-2025年里,优选大客户,以福田、、、东风等大厂家为主,保证经营的稳健。宁可放弃些利润率,也要保证账款的安全性。
应该能明白这个道理,得到1亿元的销售,表面上有1千万的利润,但随之而来却是7-8千万的坏账,赚的不够亏的多。
希望决策层不要以销售额作为经营的主导考评,也不要为了扩张而采取风险性融资,比如说兜底式或对赌条件的条款。未来四年只是新苗发芽阶段,真的犯不着太激进冒险。就算2025年短暂领先,如果没有管理好风险,则很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当然,也不是完全排斥销量考核。适当保持在第一梯队水平就行了。在保证账款安全和公司财务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销量考衡。
也希望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不要用简单的营收和利润来对进行评估,让企业安心稳健的发展,毕竟2025年之后,才是真正腾飞的时刻。
对于在2022-2025年的表现,只要它的收入规模能维持在第一梯队就行了,不要盲目要求第一第二。要注重客户的质量和长远发展潜力,宁可要大厂家的十个亿,不要有风险的三十亿。
对于那些喜欢用短期收入和利润作为价值衡量的投资者,请你们这几年内暂时先离开,多谢了。这对你我都好,对亿华通企业发展也非常有好处。
以上所说,并非我信口开河。以上观点凝聚了我20年的行业研究和企业经营分析经验,而且我不是来炒股的,我是来认真做一个股东的。
今天发文留存于此,五年后再来验证。
当然,如果企业自认能拥有无敌的融资能力,有永远充裕的资金安全垫,那就可以无视我的观点,放手去做,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用钱来碾压一切竞争对手!
反正,氢能源投资的方向上,我首选就是。本文不是为了吹票,过年后我希望股价继续大跌,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业绩预告不及预期。我也不说和亿华通上涨有关的言论,跌吧跌吧,估计很多人都会懂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