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中信出版墨菲图书,(https://xueqiu.com/1332553270/109322086)
作为一个父亲,源于陪伴生命成长的机缘,对基础教育有着多年的走进、感受和体悟,受益良多。几年来,有幸通过走进孩子们的课堂、走进老师们的科研教学、走进家长们的教育体验、走进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深刻体悟到,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种链接、唤醒、引领与赋能。
谈到财商,我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孩子最缺失两类教育,一个是性的教育,一个是钱的教育。越是缺少阳光的、直面的教育,孩子就越是好奇,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有的迷恋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不幸误入歧途、陷入人生困境,最终承担法律责任。因此,面对、正视这些话题,探讨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法律逻辑,都应当成为成长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得女儿上小学后,我常会带她去吃食堂,偶尔也会带她去餐厅改善生活。有一段时间,女儿经常说:我不想吃食堂,我就要去餐厅。我当时直观朴素的反映就是:这个孩子怎么养成了如此奢侈的习惯!后来和女儿的交流才发现,原来孩子对钱没概念,她认为吃食堂和吃餐厅同样是花钱,那为什么不吃更好吃的呢?其实,现实生活中对钱没概念、财商教育缺失的案例还真不少。比如,有新闻报道说在武汉小学生们流行收集水浒人物卡片,而这些卡片是某干脆厂商的一种促销活动。于是孩子们纷纷花钱买干脆面,结果是人物卡片留下了,干脆面统统扔掉了,浪费惊人。可见,财商教育缺失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西方,有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当从3岁开始就进行经济意识教育,主要是理财知识教育,并为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当然,理财知识作为成长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自有其价值和意义,但教育除了要向孩子提供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在他们人格塑造和品德塑造上付诸更多的营养和滋润。
从西方儿童理财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在孩子3岁到12岁之间,会进行孩子理财教育方面的行为培养,比如:
8岁,家长会给孩子在银行开户存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挣零花钱;
9岁,家长可以安排孩子,用钱计划,到商店去,进行交易;
10岁,家长需要安排孩子进行节约零用钱的锻炼,还可以让孩子去选择买较贵的商品;
11岁,家长就开始学习和研究商业广告,发现物美价廉的商品,研究打折和优惠这。
12岁,家长就培养孩子们懂得如何珍惜钱,知道钱来的不容易,培养节约的观念;
到12岁以后,孩子基本上就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一些商业活动、理财交易活动等等。
于是我们发现,孩子到了12岁左右,父母便可以像对待一个“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了。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当自己的私有财产一般控制、当宠物一般惯养。我想,什么时候我们做父母的真正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对待了,那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成为“人”的父母了,我们也就真正成长和成熟了。
因此,说到财商教育,我们就不得不回归教育的本源。随着家庭财务的殷实,许多孩子手上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财务积累,聪明的爸爸妈妈们也都开始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出发点固然很好,但这种能力培养起来未必一帆风顺。因为,能力的培养终究是技能的提升,而教育一以贯之的应当是完整人格的塑造,包括知识、技能、健康、品德的方方面面。
教育是一个生态,长成是一种样态。成长需要需要理念的引领,综合素养的积淀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想,财商教育一定不仅仅是让孩子认识金钱、使用金钱与管理金钱,而更重要的是,体悟附着在金钱之上的意义与价值,感受金钱背后的力量与温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积累、使用和管理金钱,从而更好地管理事业、管理人生。
我曾经在清华附小六年级毕业生的修远课上组织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主题是一个开放式的债务纠纷案例。当时我给孩子们六个字“还欠款3万元“。围绕多音字“还”字,是“还(hai)欠款项3万元”,还是“归还了欠款3万元”?对此,孩子们的表现令人震惊。
为了这场庭审活动,他们分配原告、被告、证人、律师和法官各种角色,自己设计债务发生的原因,模拟借钱的过程和情节,还找爸爸妈妈打印银行账单,自己设计借据,模拟公证证据保全,咨询律师父母,嗨得不亦乐乎。在模拟法庭开庭过程中,他们举证、质证,激烈辩论,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色出发,原告、被告、证人、代理律师、法官都表现得有理有据,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债权债务、权利义务、责任承担等等的法律思考,都不失童真又非常接地气,我不仅被孩子们的财商知识和法律知识震撼到了,更被他们超乎想象的睿智震撼到了。显然前期的准备让他们对金钱、债务、权利、义务和责任都有了直观的认识。这个课程值得我们思考:家长该如何让孩子在实务中去认识金钱以及体悟与金钱相关的人生命题。
因此,财商教育,仅仅树立正确金钱观和消费观还不足够。财商教育也是教育生态之中的一个方面。很多孩子本身是有非常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富有创造力的,但是这种才能往往被家长忽略掉甚至是被打压掉了,这对孩子成长而言是太过残酷了。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树立财产、金钱的意识,培养理财的习惯和能力,更要去发现孩子和引领孩子。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财商教育,这就是财商教育的三给维度:看钱是钱,看钱不是钱,看钱仍是钱。
今天我们就重点谈一谈第一个维度:理财教育,看钱就是钱,让我们的孩子认识财富。
首先,让我们的孩子知道钱是怎样来的。
最近《蓝筹孩子》出版,我作为这本书的推荐人,在和女儿一起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关于财商的思考和认识。
美国“爆”款“现象级”图书!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读的书!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普及了基础的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少年商学院、清华附小副校长、简七、雪球大V等强烈推荐!
记得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和我的女儿聊了一个既普通又庞大的话题:钱是怎样来的?女儿的回答让我愕然:钱是印出来的呗!财商不能止于愕然。我趁机贩卖一点知识,说:“对,钱确实是印出来的,国家有造币公司就是干这个活的。但是如果说钱就是印出来的,那么我们就会面临很多问题和风险。”我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全国只有一百元,这时用一百元当中的一元就可以给你买一套你最爱的哈利波特。但是,如果国家又印了900元,这时全国的钱就从一百元变成一千元,你再买这套哈利波特的时候就需要花十元钱而不是一元钱了,那你认为现在的钱是值钱了还是不值钱了呢?现在的每一元钱和你当初的每一元钱是一样的吗?”女儿回答说:“不一样,现在这个钱,贬值了!”
于是,我继续追问她:“钱除了国家印出来之外,你的钱都从哪里来呀?”她说:“当然是爸爸妈妈给的啦,还有压岁钱咯。”我趁机普法:“你现在获得的钱是接受赠与,这是一种钱的来源,那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来源呢?”她不假思索地说:“继承!”这倒让我意外。原来她喜欢侦探小说,在许多案件中涉及家族财产的分配和继承,她自然就想到了这点。足见,阅读有益!
我们平时和孩子谈到钱的来源,往往忽略赠与和继承,最常提到、也是会特别强调的就是劳动创造财富。但孩子们往往对此没有直观的认识,似懂非懂。他们只知道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然后就会获得收入,但就是没时间陪伴他们。
简单而言,钱的来源基本有三:其一是创造,其二是赠与,其三是继承。关于钱的来源的教育,还需要孩子们真正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感受去体悟。
谈到钱,这里有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有人会质疑,这么小就给孩子灌输金钱的概念,他们会不会成为拜金主义呀?荷兰有一项调查显示,如果问孩子们是要一千欧元还是要三个好朋友,大部分孩子都表示要三个好朋友。所以不是钱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问题。在钱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担忧和纠结。问题恰恰出在我们担忧多了,所有的回避和躲躲闪闪,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不懂又好奇、迷茫又错乱。
其次,如何让钱跑起来?
当孩子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认识和体悟了钱的来源,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让孩子懂得钱是需要管理的,否则钱放在那里就可能会缩水。要让钱跑起来,让流动产生效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财教育。
在这方面,《蓝筹孩子》提到了不少理财手段,下面结合现实生活,我们分别聊一聊。
储蓄:建立储蓄习惯,懂得睡觉也能赚钱。
大家都知道我们正经历一个低利率时代。在储蓄方面,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利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了解复利的概念。把钱存到银行获得利息,这是一个基本的储蓄常识。但如果把获得的利息放到本金里面去,这样反复计算利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会非常巨大。懂得复利,就会直观认识到时间的价值。时间创造了财富,时间也是孩子们生命的核心。
通过储蓄还可以让孩子认识信用。什么是信用,何以感受信用?爸爸妈妈们可以给孩子开一个银行账户,存一点钱,让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去取钱,去关注利息的生成,直观感受银行收了你的钱必须在你取钱时把钱给你,还要给你计算利息并支付利息给你,这就是银行的信用。
信用卡:锻炼量入为出的能力,培养借贷智慧与信用品德。
我们确实有必要让孩子看看爸爸妈妈每月的信用卡账单。预支财务进行消费然后再还钱这个“游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孩子知道,负债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负债是一种理财智慧,重要的是负债可以积累我们的信用,前提是你要及时偿还负债,而这写恰恰可以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因为信用卡刷过之后不能及时还钱是要承担法律后果的,负债还钱是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债券:安全性与收益性相匹配的资产,感受契约精神。
债券是一种借款凭证,是一种约定。当你购买债券后,你就是权利人,借款人需要按照约定把本金和利息还给你,与股票相比,债券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的收益性。通过对债券的了解,更加直观地体悟债券的金融品格和法律品格。特别是债券还本付息的法律属性,体现了债的契约精神,以此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权利、义务和责任之间的法律关系。
基金:集中力量 分散风险,“组团”与匹配的智慧。
基金简单讲就是大家把自己的资金放到了一个池子里,这个基金池由专业的人士进行专业的投资管理,大家共同受益、共担风险。所以,在这里可以让孩子体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基金特点,认识共收益共风险的金融逻辑和法律属性。
股票:无风险不股票。领悟创造与投机、投资与风险、自律与贪婪。
《蓝筹孩子》当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谈股票。说到股票就免不了要谈及投资、风险、收益与贪婪的话题,这些话题可能在理财之外,更有可能延展关于人性方面的思考,或许于孩子于我们自己都是有益的。
年金保单:强制储蓄 专款专用。一份积累,一份爱心。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年金保单。它在结构上稍微有一点点复杂,所以可以拿一张保单让孩子们试着去理解:这笔钱存到保险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它有了一定保值增值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能通过一张保单解决了爸爸妈妈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也可以试着让孩子模拟去给爸爸妈妈做这样一个安排,让孩子通过年金保单把他们的爱回馈和反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的财商模拟和教育对于树立和传承家风家训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关于家庭中理财教育的五个小建议。
第一, 给孩子零花钱。
但是我建议给孩子零花钱不要通过微信给,最好直接给现金,用现金直观去感受积累。再把钱储蓄到银行,让孩子学会珍惜。这样的安排让孩子触摸得到,能够看得见,对钱会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和概念。
第二, 有节制。
零花钱可以花,但是要有节制。比如一个月只能花一次,这样也可以锻炼他的计划能力,也可以锻炼他的约束能力。
第三, 做预算。
零花钱可以有,但是钱花在哪里、怎么花很重要。买一个冰激凌很简单,但要买一个平衡车呢?是不是就要积累一段时间,要忍耐一段时间才能够满足呢?预算很重要。
第四, 做一个小课题。
如果有时间,不妨让孩子做一个小课题,哪怕是关于零花钱,哪怕是关于商场打折,哪怕是关于滴滴打车。这些活动会让孩子最切身体会钱的概念和理财、管理的意义,有乐趣、有体验、有思考,不求结果完美,但求过程完整,走路、走心最重要。
第五, 存钱!存钱!还是存钱!
通过存钱的形式让孩子体悟钱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储蓄的程度过程当中,它会给孩子带来更多、更深、更直观的思考:诚信、利息、时间、坚守,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实操才能够切身获得的财商品质。
以上谈及的种种,无论是投资还是理财,都是极其基础的技巧性的东西。如果能在此之上延展到孩子的人格养成以及品格塑造,这样的财商教育就是有生命、有价值的。孩子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家长自己成长的过程,陪伴生命,就是成就自己。共勉!
嘉宾 于永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法制副校长
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荣誉导师
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协会(ISOFP)) ,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未名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阳光财富论坛专家顾问
中国行为法学会财富管理研究会 副会长
北京律师协会信托委员会委员、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
本文根据永超先生在墨菲读书会音频整理而来,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