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是国内投资人面临极大挑战的三年,其间A股、港股持续走弱,而作为大部分国人资产配置最重要构成部分的房地产也历经了“失去的三年”。
本人曾在2022年初在秦圈发文《房价下跌的狼,这次真来了吗?》,明确指出国内房价的上行周期已经结束,建议普遍超配国内房产的投资人及时减持房产。
其后也在多篇原创文章中建议把国内股市的配置“缩窄”在少数优质公司(高净资产收益率、低杠杆、分红稳定)中,同时,利用一切合理、合法的工具配置以美股、日股为代表的海外资产,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来对冲国内经济周期下行的风险。
勇于改变思路、敢于走出原来资产配置舒适圈的国内投资人,都因参与海外投资而分享了这几年美股大幅上涨带来的丰厚回报,即使是持有美国国债躺平,年化也有近5%的回报率,加上美元升值,回报更令人欣喜。
有胆大一点尝试比特币等另类投资的投资人,过去几年更是获得了翻倍以上的收益……
展望2025,我们的资产配置策略需要做怎么样的改变?
是继续超配美股?还是到了回归国内市场的时候了?
美股真能永远涨?
美股从2009年初见底以来,总体持续上涨了15年,多年前开始,不少中外市场专家就年年预测美股见顶崩盘。然而,结果就是专家们的眼镜片碎得满地都是。
因为美股每次都是经短期调整,又重归升势——包括2020年的疫情,2022年的加息,都只是让美股短期调整了一段,之后又再创新高。代表美股主流的标普500指数由600多点涨到目前(2024年12月9日)6000点左右,有了近10倍的涨幅。
尽管美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的估值达到31倍,已经是美股历史上的高位区间了,但本人在与不同的华尔街专业人士交流中,他们依然毫不掩饰对后市的乐观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特朗普明年上任,承诺进一步降低公司与个人所得税,企业利润因而进一步增长,个人可支配收入提升,对资本市场构成双重利好。
我弱弱地挑战了一下说,特朗普也说了要大幅增加关税,这一定会拉升消费品价格,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积极消费也会助推物价上涨,通胀来了,美联储会被迫加息的,到时资本市场就会降温?
但我无法说服信心满满的华尔街专业人士们改变乐观态度。可能是持续多年的美股牛市已经在他们脑子里建立了“美股永远涨”的思维定式了。
在美股攀升的过程中,由于具备优胜劣汰机制,全球顶尖的公司都被吸引到美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保证,投资者也得以分享全球经济增长成果;而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大多来源于美国,被认为是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AI浪潮引领者的亚马逊、苹果、谷歌、英伟达、Meta、微软、特斯拉等7大科技公司都在美股…….。
但是,“世上从无只涨不跌的资产,只有永恒的周期”也是市场规律。远的不用看,只把时光倒流十来年,就能发现2000~2009年之间,美股也曾经十年有八年“涨幅为零”。
就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而言,预期通胀受控,实际GDP保持温和增长是基本场景。华尔街精英们心目中的上市企业经营利润持续高速增长显然脱离了经济基本面。
一位“非华尔街主流投资人”的行动也值得我们关注:
“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继续减持所持有的股票,伯克希尔公司现金储备达到历史最高的3252亿美元,比第二季度末的2769亿美元又增加了17.4%。
截至第三季度末,伯克希尔持有权益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716.5亿美元,而去年底,该公司持有的权益类资产公允价值为3538.4亿美元。显然巴菲特在显著降低他的美股敞口。
第三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总共减持361亿美元股票,其中对第一大持仓股苹果进一步减持,不过截至第三季度末,伯克希尔对苹果的持仓总额依然有699亿美元之多。
该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对另一大持仓股美国银行的减持总额也超过100亿美元,截至第三季度末对美国银行的持股总额也还有317亿美元。
而且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比较特别,基本没有以长期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也没有以黄金为主的“其他”类别的配置。
因此,巴菲特虽然依然持有大量的美股资产,但美股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确实明显下降,而持有的现金比例明显上升。
现在的美股市场,又到了“股神遍地走”的阶段了。以上总结的两个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1、专业人士一致看多,不接受任何质疑;
2、巴菲特老先生很“胆小”,在不断减仓。
这一切都与2000年美股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前的境况非常相似。这次结局会不一样吗?
无论如何,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债务水平都在高位,尤其是政府债务,高债务水平使得利率上升时,偿债压力增大,也可能影响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债务负担的沉重,也会让特朗普计划中的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支出等实施困难,从而对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股在明年或今后一段时间,很可能不能如过去十多年一样为投资人带来超额投资回报。
比特币还能“横”多久?
受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刺激,近期比特币价格大幅上涨并突破10万美元关口,分析师们把比特币大涨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和主权国家的增持:机构投资者通过比特币现货ETF持续买入,而一些主权国家(如萨尔瓦多)已经将比特币纳入储备资产。此外,美国可能计划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这增加了市场对比特币需求的预期。
2、宏观经济环境改善: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的预期、通胀压力减缓,以及美元走弱等因素增强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吸引力。
3、技术与应用场景拓展:加密货币行业不断发展,比特币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逐步扩大。当前全球互联网用户约54亿,而加密货币用户仅6亿,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4、市场情绪和供需关系:比特币的稀缺性使市场对未来供需失衡的预期升温,加剧了价格上涨。
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投资者参与风险极大。其最早价值可以追溯到创建之初。比特币是在2009年由一个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匿名人物或团体发布的。最初,比特币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因为没有人愿意用法定货币购买它。
比特币第一次有记录的交易发生在2010年5月22日,当时一位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两块披萨。这次交易被称为“比特币披萨日”,标志着比特币第一次从虚构的数字资产转变为具备实际物质价值的货币。
根据当时的估算,这1万个比特币的价值约为25美元,因此当时比特币价格大约是0.0025美元。
现在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已经高达10万美元了。而且将来也面临一系列潜在风险,包括监管风险、税收与合规压力(主要是反洗钱)、极端波动性、 技术与安全风险、能源消耗争议等。
如果有人说,目前价格高达10万美元一个的比特币,将来有一天会变得一文不值。我认为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个人的策略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如果您钱多又任性,那么您请随意。
国内资产明年“钱景”如何?
首先我们看一下大趋势,从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官宣的“责任心、紧迫感”用词,我们明确得到了宏观政策全面转向的信号。
时隔不到三个月,12月9日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这是自2011年至今的14年来,中国首次提及“适度宽松”政策。与此同时,还罕见要求“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在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断加码的背景下,经济走稳尽管是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但方向一定是确定的。
具体上看,房地产已经熬过了“失去的三年”,总体房价基本跌回到了2016~2017年的水平。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支持性政策都在持续推出,楼市走稳,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中国房地产报》官宣:重新认识和肯定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记得上次类似的定位是在2003年,之后是漫长的二十年地产长牛。
不过,我明确认为,国内地产不可能再走出过去的长牛了,这是由经济周期、人口结构、市场需求、负担能力等客观因素决定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至于个人是否应该买房?我始终认为,对真正的刚需一族而言,买得起就买,如果以投资目的买房,建议参考本人年初在秦圈的文章《房子,何时才真正值得买?》,里面有详尽的分析以及建议。
至于国内股市的“钱景”,我认为,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继续持有一篮子“好公司”,结果会越来越舒适。因为,有“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优秀企业的经营环境会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会有稳中向好的预期。
回想一下在2021年初,优秀公司的股价都在高位,如:茅台股价突破2500元,腾讯站上700元……市场气氛热烈,投资人高喊“与伟大公司共成长,紧紧拥抱核心资产一百年不动摇”。
现在这些公司比2021年初盈利能力更强,股价却分别变成了1500元与400元的水平,比2021年初低太多了。有什么理由此时放弃?
总而言之,我认为2025的资产配置依然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大原则。不过在美股的配置上就需要更谨慎一点了。世上从无只涨不跌的市场,特别是美股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高位,具体实施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防御性行业(如消费品、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作为主流硬科技的补充。
巴菲特近期减持苹果公司的股票后,增持了部分“西方石油”“达美乐披萨”等公司股份,就是实施防御策略的好样板。
同时,美元的利率水平预期会维持4%以上水平以压制通胀,投资人可以增加国债和高评级企业债券的配置,以获得稳定的合理收益并降低风险。
也可以增加其他“另类资产”作为替代性投资品种,如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黄金等作为对冲工具。而在国内的资产配置上或许也可以稍微进取一点,积极配置优中选优的上市公司中各行业、各赛道的龙头公司,静待国内宏观经济的改善而分享优秀企业带来的回报。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