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公布2023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由我市科研单位牵头建设的7家实验室榜上有名。目前,我市共拥有8家全省重点实验室,总数与宁波并列全省第二。
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筑牢科技创新底座,去年省科技厅启动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化重组和系统化提升。根据有关规定,全省重点实验室是支撑国家战略和打造浙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策源地并举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主要任务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开展高效率合作与学术交流,开放共享高质量创新资源,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
全省眼脑神经通路功能重建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由温州医科大学牵头,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共建,紧密围绕“眼脑神经通路功能与重建”这一生命科学难题,聚焦仿生态大动物模型构建与神经通路AI辅助技术、眼脑神经环路和细胞间通讯解析技术、精准药物递送和靶向调控技术三大关键生物技术,构建“临床需求-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融合模式,打造以“视觉脑”功能解析与重建关键技术开发为主体的眼脑神经科学新赛道。
全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温州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为基础,依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诊治中心优势医疗资源及在“肠-肝轴”调控研究的引领地位,联合杭州普望公司“肝病精准诊断”及浙江省台州医院“肝病精准阻断”两大优势,聚焦慢性肝病重症化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一体化研究模式,实现“关卡前移,早期干预”的理念,旨在降低慢性肝病重症化率,提高存活率,助力实现“健康浙江”战略目标。
全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浙江省危重症智能化救治及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基础,联合国科大温研院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以及世纪亿康科技医疗公司领先的POCT检测技术三大优势,聚焦“重症出凝血障碍的致死机制探究、重症精准救治系统(CDSS)的研发以及临床应用与转化”三个方向,通过凝练集束化滴定反馈救治体系,优化AI-ICU系统,构建“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精准救治-科研成果转化”的闭环研究模式,破解重症患者“致死机制不明,精准救治不足”的关键难题,智能化、精准化提升浙江省重症患者救治率。
全省精准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始建于1998年,近五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麻醉专业平均排名第五。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精准麻醉监测、精准麻醉药理学、精准器官功能调控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JAMA、PNAS等标志性论文;获国自然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自然基金56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其中转化10项;拥有科技部儿童麻醉及呼吸系统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国家药监局首批麻醉药物试验基地,牵头多中心药物临床GCP15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
全省近岸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原“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组建了“全省近岸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自2008年建立以来,长期开展近岸水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研工作,建成了从种质资源评价与保护、主养品种良种选育、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创新到科研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在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中多次获评优秀。
全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整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台州市农科院科研力量与资源,在原浙江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并实体化运行。实验室以水稻、鲜食玉米、花椰菜、青花菜、番茄等浙南特色优势作物为研究对象,瞄准生物育种和种源“卡脖子”问题开展工作,以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发和突破性作物新品种选育两大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浙南作物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
全省低压电器智能化与新能源应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由温州大学牵头,联合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共建,聚焦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重点领域,围绕电器基础理论与新能源应用、电器高效柔性制造技术与智能装备、低压智能配用电系统与信息安全开展研究,着力破解电器与新能源综合应用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多元协同的应用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高地。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实验室体系打造,推动高校院所布局一批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引导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需求布局一批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原标题:《温州7家实验室,跻身“全省重点”!》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