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瓣瓣同心!携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一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京津冀这朵“同心花”,花香四溢、硕果累累。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津召开,盘点过去一年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日,发改君将为大家全面解读这份“成绩单”,一起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变和跃升↓
牢牢牵住“牛鼻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
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
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
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断优化,8家市属高校和15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向外布局。
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量
严格执行北京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2.5万余件,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
持续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让核心区“静”下来。
坚持稳扎稳打,雄安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座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30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天津港打造服务雄安新区便捷出海“绿色通道”;白洋淀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
央属标志性疏解项目压茬推进
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
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加快打造
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设立,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入驻企业80余家。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开学开诊,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接支持雄安新区;天津组建津雄职教联盟,选派医学专家开展帮扶工作。
深入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意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市级机关分两批集中入驻副中心。
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投入运营,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北京绿色交易所加快建设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成交量突破1亿吨。
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理事会、执委会实体化运行,厂通路道路段完工,轨道交通平谷线全面建设;举办2023年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50个、意向投资额426.8亿元。推进“通武廊”合作,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与中关村通州园、廊坊开发区建立对接机制。
拓展合作广度深度,京津“双城记”展现新气象
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深入对接
天开高教科创园累计注册企业超1600家,北京清微智算等一批项目成果落地;智慧互通等北京企业在天津建设中试服务平台和生产研发基地,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实验室投入运营;天津1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北京整车厂商配套。
京津产业园区能级不断提升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分别新增注册企业超900家、300家。
京津半小时通勤圈日益完善
形成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联通京津双城的交通格局,有力支撑同城化生产生活圈;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北段通车,联通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宝坻、北辰等区域;开行武清至北京“定制快巴”,实施京津同城出行便利化措施,有效释放同城效应。
天津港成为北京便捷出海口
开通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及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津冀港口群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储气超4.9亿立方米。
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开创新局面
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
三地人大同步立法,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同比增长109.8%,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
加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
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152个,投资额达1229亿元;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占全国12%。
不断优化京津冀营商环境
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互认,自贸试验区203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
推动共建共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持续强化
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见”转变;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已实现全覆盖;灾后恢复重建加速推进,完善全流域防洪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水平。
公共服务合作深化拓展
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组建24个京津冀高校联盟;全面取消三地异地就医备案,9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共同推进京津冀“一卡通”建设,加快实现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
发挥地缘优势,京津与河北高水平合作汇聚新动能
依托交通廊道打造经济廊道,推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提升重点产业平台合作水平。
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扎实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亿元;张家口27个数据中心、153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快建设,崇礼入选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房涿涞、平蓟三兴、延怀赤毗邻地区合作不断深化;累计认定环京蔬菜基地130家、10万亩,全年开展河北净菜进京活动100场。
瓣瓣同心,携手并进。
未来,京津冀三省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奋力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全力以赴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