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版权:金融圈综合 中国基金报,作者:季豹;齐俊杰看财经
“到银行取钱的人,竟然比存钱的还多!”,这一的现象历史上很少见,2015年以来只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在刚过去不久的2017年第二季度,另一次类似的情况是2015年第二季度,那一次是因为中国的A股涨疯了,炒股和打新吸引了银行的巨额个人存款,那么最新这一次银行个人存款下降是何原因?
目前已知的原因主要有余额宝二季度吸引近3000亿增量,其他货币基金的7000亿增量中预计也有一半左右来自个人资金,此外还有互联网金融、境外投资等诸多理财方式对个人存款进行分流。
银行个人定期存款二季度少了400多亿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2017年6月底的金融机构住户(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63.71万亿元,这一数据环比2017年一季度末的63.74万亿元,减少了接近300亿元。
从存款分类来看,银行的个人定期存款减少是主要原因,2017年6月底,金融机构定期及其他存款的余额为39.51万亿元,而在2017年一季度末,这类存款的余额为39.55万亿元,减少了400多亿元。
(上图数据的单位为亿元)
尽管银行个人活期存款在2017年二季度增加了100多亿元,但显然无法弥补定期及其他存款规模的减少。
两年前那次存款下降,是因为A股涨疯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的数据初步统计后发现,2015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只出现过两次单季度个人存款余额减少的现象,并且都是发生在第二季度。
据悉,上一次出现银行个人存款减少发生在2015年第二季度,当时银行个人存款余额从53.84万亿元下降到了53.28万亿元,单个季度下降了5000多亿元。
很显然,2015年二季度银行个人存款的减少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的暴涨,带动了银行个人资金流向股市。A股从2017年3月底的3740多点暴涨到了6月中旬的最高5178点,暴涨38%以上,中小盘股大面积出现股价翻番。
当时主要有三大渠道从银行个人资金流向股市,一个是银行个人客户炒股,直接从银行存款转到股市。
第二个是通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股市,2015年第二季度散户大举认购催生了好几只百亿基金,最高公募基金当时新发募集近290亿,只算新发公募基金当时吸金规模就有一两千亿元。
第三是通过打新来进入股市,打新资金的风险偏好低,当时打新收益率明显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因此吸引大批资金从银行存款流入打新市场。
余额宝带领货币基金,攻占银行存款地盘
2017年第二季度的银行个人存款又是因为什么而下降呢?首先看看股市情况,2017年第二季度A股市场震荡中略有下跌,上证指数跌了0.93%,显然并不是因为A股吸引走了银行个人存款。
那么,二季度能大举吸引到银行个人存款的主要还是余额宝及其他货币基金。
据悉,余额宝1.43万亿元的规模比去年年底的0.8万亿元,激增了近80%,环比2017年一季度末的1.14万亿元,增加了近3000亿元,尽管增速和增长金额比一季度略低一些,但仍有巨额资金流入。
招商银行作为国内吸储能力最强的股份制银行,去年个人活期存款余额为9516亿元,个人定期存款余额为3329亿元,两者合计接近1.3万亿元。
余额宝规模已超过了招商银行2016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总额。
不仅如此,目前余额宝基金规模已经超越了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股份行的个人存款总额。
农业银行个人活期存款情况
建设银行个人活期存款情况
中国银行个人活期存款情况
工商银行个人活期存款情况
齐俊杰看财经点评:余额宝让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跟支付宝的绑定,已经让很多城市做到了无现金出行。既能享受货币基金的高收益还能享受支付的便捷,真的应该感谢马云。这才是互联网化的金融变革。如果不是余额宝的推动,现在银行仍然不思改变。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余额宝,毕竟天弘一只基金管理这么大的体量,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希望微信,或者银联也也能推进相应产品。让老百姓的资金更有效率。
不过这也是相对的,老百姓的资金更有效率,也就意味着银行的业绩会受损。他们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所以银行们推进金融改革的动力是很有限的。这种事只能期待技术革命,而不能等待银行主动改革。大清立宪是遥遥无期的,只有通过辛亥革命才能打到他痛。
从余额宝之外的货币基金来看,这些货币基金2017年二季度的规模新增了近8000亿元,按照此前投资者结构,大约一半为个人投资者,那么也相当于吸引了约4000亿元的个人资金新增投向货币基金产品。
事实上,除了余额宝和其他货币基金之外,理财市场上也有其他一些理财方式正在吸引银行个人资金的参与,例如海外投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保险理财等诸多方面。
未来中国银行业的个人存款余额还是否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还要看中国的股市、货币基金、其他理财市场等诸多金融因素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